惠普刘宏程:与AMD合作推出云服务器

责任编辑:vivian

2012-01-18 09:04:50

摘自:赛迪网

2011年4季度,AMD正式发布了基于全新推土机平台的Interlagos皓龙6200系列处理器,同时,基于该平台的服务器也首度亮相。

2011年4季度,AMD正式发布了基于全新推土机平台的Interlagos皓龙6200系列处理器,同时,基于该平台的服务器也首度亮相。与上一代产品相比,Interlagos皓龙平台处理器核心数量更多,在内存支持以及整体性能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计算密度再创新高。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产品市场总监 刘宏程

作为AMD的重要合作伙伴,惠普此次也一举推出多款Interlagos皓龙6200服务器产品,下面就让我们随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产品市场总监刘宏程来了解一下惠普的AMD服务器产品吧。

惠普是x86服务器的先驱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互联网的乐趣的时候,回头看整个x86服务器市场是由惠普在1989年创造的。虽然那个时候惠普还不叫ProLiant,但还是有x86,这是惠普带给整个行业的革命性的意义。没有惠普的创新,没有ProLiant的创新,也不可能有今天很广泛的互联网的世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个世界彻底改变了过去曾经的领袖所说的,在全球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之后慢慢地由大型机变成了小型机,1989年惠普第一次创立了x86,才创立了一个新兴市场,带来了业界的变革。这是为什么我这11年中热衷于这个部门,为我们的产品做奉献的原因。

惠普的创新不仅仅是在整个行业并在全球得到了认可。20多年中惠普一直保持着业界的领先地位,惠普在全球保持了多余38%的份额,每五台服务器中有两台是惠普的,在全球的销售已经超过了1800万台。这是很庞大的数字了。在中国,惠普服务器也是逐渐地越来越被客户所接受。自从有IDC数据开始,从2001年到现在业界第一次整个计算x86市场的出货量,惠普的ProLiant从那时候开始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2004年双核让AMD抢得先机

谈到惠普跟AMD的合作,更早地回想起来应该是在1994年。但让人感受更深的应该是2004年。因为那一年在业界的变化里,在2004年整个行业遇到了问题的时候,x86服务器要提高性能遇到了瓶颈,当时要提高服务器性能大家用的最多的一个办法是提高主频,但这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是制造成本提高,造成提高主频已经很难满足业务的需求的结果。那个时候,惠普亚太的产品部要求整个亚太所有地区的产品部一起开一次电话会议,在这个会上,惠普的亚太区正式宣布AMD合作,第一次推出了新的基于AMD 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这个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理念中惠普第一次谈到了惠普敢用AMD处理器的原因是AMD在一个芯片里放了两个核。

双核这件事情在现在看起来大家也许觉得是很普遍的现象,比如说大家的手机都可以用双核,甚至手机上已经可以用4核了。但在那个时代敢于创新的恐怕只有AMD。很多事情因为这个迎刃而解。可以在一个处理器里面放一个或者是更多的核从而提升性能,同时它的功耗会减少,这样也不至于导致出现大的问题。AMD这次的创新已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自那以后行业内谈论更多的是如何通过一个处理器里面双核、四核或更多的核而提升性能。这一次AMD又一次把多核心技术推到了新的高峰—16个核。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AMD。而这时候惠普作为在x86服务器中的老大,第一个站出来与AMD合作,共同把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惠普与AMD的合作加深了以后,在2005年推出了基于AMD的刀片服务器;2008年又推出了四核的服务器产品。到2009年惠普基于皓龙处理器的服务器的发货量已经到了300万;2010年,惠普推出了最高达12个核的6100系列的服务器;2011年11月14日在北京,惠普与AMD共同寻求首发基于AMD 16核处理器的产品,把合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布会之后惠普所有的服务器和产品都同步地推出可以支持新的16核处理器的产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只需要更换一个CPU就可以了,这对用户来讲是非常容易的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去这种事是很少发生的。

惠普推出云服务器策略

基于惠普与AMD的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合作同样支撑云计算战略的发展。惠普本身的一些云策略反映出惠普一直把业务走向专项这样一个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不管是企业级客户还是政府的客户都已经意识到云是未来改变行业运营模式的必然之路。但大家虽然对云的认可是一致的,但对云的理解显然是不太一样的。很多客户把它简单地理解成一个虚拟化或者是一大堆的硬件和服务器、存储的基础架构。就惠普而言,云的走向其实需要很多种路径。因为大家也知道传统的服务是由很多分散的硬件和分散的软件的运行提供的,那么云的服务在惠普有几步要走:

第一是标准化和整合。标准化和整合不仅是硬件部分同时软件部分也需要进行简单的整合,打破中间的障碍。这个可以把很多的应用集成到服务器上。

第二是虚拟化。现在很多用户已经享受到虚拟化的好处了,虚拟化可以在一台服务器里跑更多的应用,用户的运营成本会降低,采购成本也会降低。这是我们认为的云的第二步走向。事实上,现在有很多的用户有过激的想法,他们认为虚拟化就是云,其实这并不是一样的,在应用和管理上其实虚拟化和云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虚拟化只是很基准的内容。众所周知,云下一步是提供自助性服务的云服务设施,即提出一个需求马上就可以得到满足,而不用管背后的服务器是如何运作的。正如今天用电一样,只要拿根线就可以了,而不用知道是如何发电的。这才是走向云的关键的服务。虚拟化走完了前面的一步,下一步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在后端的服务器上满足特定的需求。

自助服务应用之后需要有完整的服务周期的管理,在整个的应用里如何满足,哪些时候需要服务、哪些时候服务需要推出。整个寿命周期的管理会变成云的高级的一步。这是惠普认为的第四步。

到最后一个层面用户才能真正地可以断开自己软硬件和自己的业务。部署好之后,用户可以做到其需求和后端的基础设施完全是没有任何的关联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环境对其都不重要。打个比方,我今天用这个电的时候有可能是来自火电的、有可能是来自水电、有可能是来自核电。后面的环节已经跟应用完全地分开,这才是到了云真正的最高境界。

多核心皓龙增强云服务能力

这次通过AMD最新发布的处理器使惠普和AMD一起加强合作,使之把云的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毕竟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惠普服务器给予的支撑。在新时代里,我们会看到新的服务器产品是拥有16核的皓龙处理器,整个的计算系统已经得到了新的提高。可以在后面的云服务里起到更好的服务能力。惠普拥有全套的针对云战略的端到端的软件应用和CI的架构下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实现云的目标。惠普也提供用软件方式帮助用户做数据的迁移,从传统的应用转化到云的服务中心去。同时这种应用也可以通过服务帮助你们来实现这种转移。

同时惠普在云里面可以混用不同的设备实现共同的服务类型,这是通过惠普的软件实现的。IT这种条块化的东西过去会限制用户云的实施。但高性能的服务器使得弹性更强,能用更少的服务器实现更高的运算能力。按需计算可以帮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购买必要的服务而不是没必要的时候花更多的钱买一些平时用不到的东西。例如客票系统,也是典型的按需应用,平时的情况下并没有这种应用,在客运高峰的一段时间里,还需要比平时高几十倍的运算能力才能买到业务需求。用户在传统领域里没有云的支持,得买一堆备用的设备浪费很多的资金,但如果今天有快速转换的云服务,可以同企业云的其他的资源进行平衡。这也是可以看到云服务的一种好处了。

另外可以看到,这次新发布的处理器除了性能提高,功耗降低外,其本身的购买成本也在降低,用户整个的购买成本不管是软件的购买成本以及未来关于云中心的运营维护费都因为新的处理器和服务器得到很大的提高。新的变革是绝好的组合,帮助用户从传统的IT基础架构转向云服务为中心的基础架构的硬件环境。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