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介入,清华紫光停止了对美国数据存储集团西部数据的38亿美金投资计划。中国企业近几年大幅增加在美投资,与这个委员会没少打交道,从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
上个月,飞利浦拒绝了中国一家基金28亿美金的注资,因为注资机构想购买飞利浦位于美国加州的发光二极管业务,这个委员会表示要先调查;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也刚拒绝了中国华润微电子和华创投资的收购提议,不愿承担收购无法获得该委员会批准的风险。
清华紫光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境外收购上一直雄心勃勃。过去一年里西部数据的股价急剧下滑,按去年9月达成的协议,紫光原本将收购西部数据约15%的股份。此次紫光放弃交易,同时也影响了西部数据对闪存盘制造商SanDisk的190亿美元收购。目前紫光和西部数据均无需支付解约金。
(图片:西部数码网站)
紫光放弃的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对在美国开拓市场的中国公司来说,CFIUS调查不是可以轻易绕过去的,那中国企业要怎么跟CFIUS打交道呢?
第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CFIUS的结构和运营,以及其审判的标准和思路。结构上,委员会由财政部正式主管,是公司与CFIUS之间首要的沟通渠道。不论涉及的是能源、电信等任何领域,都是财政部牵头与其他部委协调操作。而对于CFIUS 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对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考量,凡有涉及到美国国家安全的可能性,CFIUS都有权调查、介入交易甚至直接终止交易。
第二,考虑主动打好招呼。对于CFIUS来说,涉及到能源、通讯、交通等主要基础设施的并购,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多半会被CFIUS审查。所以很多情况下,与其事后被动应对,不如一开始就主动沟通。美国的贝克博茨律师事务所建议在开始交易前,就对买卖双方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项目领域略有沾边,不妨尽早开始沟通和协调工作。
在收购方方面,要考虑收购实体的相关参控股公司都是什么背景?来美投资的商业计划是什么?另外要对收购方主要所有者和管理者进行个人信息审查,尤其是超过5%股份的股东。
从被收购企业看,要分析的问题包括,是否有安全权限和美国政府合同?是否涉及重要的基础设施、能源或者资源?是否生产美国政府管控的科技产品?外资收购该企业对美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发展是否有潜在影响?
第三,最好的心态,最坏的打算。CFIUS复杂的审理过程,最好的情况是在30天内无异议通过,这样接下来就回归普通收购程序;其次是,CFIUS会反馈一些意见或是要求补充一些说明材料,在交易过程中进行修正,但最终还能通过;最差的结果就是无论如何都会被否决的状态。但被否决也并不一定是最终结果,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政府机构,或是直接通过国会,尤其是所在区域的国会议员等,跟CFIUS进行进一步沟通协商。
应对CFIUS这样的机构,让不少中资企业头痛不已,但并不需要敬而远之。要更多了解美国市场的规则,并主动应对,才能让中资企业更好地在美国市场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