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盘集体死亡:个人存储的新黎明?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3eLife

2016-05-17 15:16:44

摘自:界面

所谓“私有云”,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家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和媒体服务器,而且24小时不关机,这样就能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访问。

"人间四月芳菲尽,中国的个人网盘服务也在农历四月纷纷凋零,4月27日,快盘发布公告称将停止个人用户的存储服务,所有用户数据将保留到2016年6月30日,这已经是近期第三家宣布停止个人网盘服务的运营商,让我们看看都有些谁:

2016年3月4日,老牌网盘115网盘在其官方社区公告称,为遏制不法分子可能利用115产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继关闭“礼包文件分享”功能之后,对“我聊”功能进行整改,下线其中的“文件发送功能”。这就意味着在115网盘上,即便是好友也无法互相发送文件,115网盘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单机网络备份盘。

  115网盘,当先驱成为先烈

3月17日,阿里巴巴旗下的UC网盘公告称,为了配合国家关于利用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4月15日起终止网盘的存储服务,停止UC网盘的上传服务、离线资源存至网盘功能、视频转码服务。

4月25日新浪微盘关停个人存储服务。新浪微盘在其官微宣称,将于2016年6月30日关闭免费个人用户的存储服务。同时,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网上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工作,对不良信息进行集中清理,将关闭新浪微盘的搜索、分享功能,直到清理完毕。

至于百度、华为网盘、360网盘等,也纷纷收紧个人网盘功能用度……

国内的网盘关停潮有政府“扫黄打非”管控的因素,但与网盘业务本身的经营模式也不无关系:大家可能还对某些网盘上千T的“可用容量”记忆犹新,但稍微动动脑子就会知道这不过是和“共享宽带”一模一样的把戏。网盘企业要吸引眼球,这种“虚标容量”的做法在发展初期确实居功至伟。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和存储内容的增多、真实的维护成本也水涨船高,再加上同行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此次关闭服务的网盘中,有相当比例实际上是收缩业务,借机退出。

只不过,对于已经习惯了网盘的便捷与大容量的个人用户而言,突如其来的关停潮还是引发了不小的隐忧:突然间,巨量的资料需要转移或备份,其他尚未关停的网盘也变得前途未卜,本以为不再需要的大容量机械硬盘又重新变得抢手……在一片焦急、迷茫、不安与愤慨的气氛中,笔者反倒认为,今时今日网盘的没落,也许正是个人存储行业变革黎明之前的黑暗,为什么这么说,各位请听我慢慢道来。

没有网盘用硬盘?

初次听闻网盘的“噩耗”,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应该都是“得赶紧把资源下载下来”,然后就发现自己的电脑硬盘不够大,得赶紧“扩容”……对于台式机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多买几块大容量机械硬盘的问题;对于笔记本用户而言,要自行升级硬盘容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西数红盘,算是很靠谱的大容量长期存储用HDD

当然,和过去网盘那每年不过100多的“会员费”相比,超大容量机械硬盘的购买成本和使用寿命也是个问题。如果确实是需求迫切的用户,笔者建议还是选择专业级别的高耐久型机械硬盘,比如西部数据的新款NASWare 3.0红盘,或者更高级的企业级HDD。毕竟,硬盘有价,数据无价,考虑到更长使用寿命的平均折旧,普通的家用型硬盘并不见得比这类“专业选手”成本更低。

方兴未艾的私有云设备

对于某些“高清党”玩家或小型企业而言,除了需要大容量的本地存储空间,有的时候还希望能够实现文档或者影视资源在局域网内甚至是广域网的远程访问和共享。要做到这一点,靠塞满硬盘的台式机是不现实的(即使技术上可行,但家用台式机的功耗和寿命也不允许它充当文件服务器),这种时候,就需要专门的私有云设备登场了。

所谓“私有云”,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家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和媒体服务器,而且24小时不关机,这样就能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访问。其中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使用带有相关功能的路由器外挂U盘或者移动硬盘。

  华硕AC5300,不仅仅是旗舰路由器,也是一台文件服务器和简易家用媒体中心

路由器天生功耗低,U盘或者移动硬盘成本也足够亲民,两者结合,满足基本的家庭文件共享需求还是没难度的,对于某些档次高一些的路由器而言,甚至还自带远程下载、打印服务器、媒体服务器、手机APP控制、USB3.0接口等先进特性,再连接一台多盘阵列,就相当于一台小NAS了。

  磁盘存储阵列,连接到路由器上就成为了网络存储方案

既然说到私有云,那就不得不提到“正宗”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也就是像群辉(Synology)、QNAP威联通这样的带有多盘位、低功耗PC级硬件以及专业网络存储用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

  即使是性能最强大的旗舰型NAS,也不过30W功耗

即使和最高级的路由器+阵列相比,真正的NAS设备也在系统扩展性、分区格式安全性、磁盘管理的便捷性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其中尤其以群辉的DSM操作系统UI在业界有着权威性的地位:邮件服务器、文档协作编写、数据镜像保护、媒体服务器、网络加密传输……这一连串复杂的名词所象征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家用的水准,完全满足了企业级的安全与功能需求。

P2P聚合云是未来?

话已至此,有些读者可能会感到不满:和当下勉强还能用的“免费”或者“低收费”网盘相比,各种私有云硬件看起来似乎确实是有些太贵了:最便宜的网络存储型机械硬盘也要近千元,一套完整的专业NAS硬件+扩充磁盘阵列成本可能高达万元(虽然它确实会让你感觉非常爽)。有没有什么既廉价、又具备超大容量、高保密性与可靠性的解决办法呢?

确实是有的,而且这种办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并不陌生:那就是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俗称P2P。

使用过Bittorrent或者磁力链接下载的用户对于P2P网络的原理应该都有一个大致的认知,简单来说,P2P网络是一种无需服务器、依靠存有特定文件的用户与其他需要该文件的用户之间相互直连共享而形成的分布式存储和文件传输系统。

和传统的网盘或者硬件NAS设备相比,P2P式的文件存储方案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成本低:P2P无需专业级的硬件、也无需在特大容量的本地存储空间,极大量的数据被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从而大大减轻了每个用户的存储负担。

2.安全性高:P2P可以通过VPN、洋葱网络等端对端加密通道传输,无需经过传统的网盘服务器转存,所传输的数据不易被监听或者篡改,更不会出现存储在网盘的数据被人为“和谐”的情况。

3.平台支持广泛:由于P2P技术本身的轻量化特性,它可以被部署在家用PC、NAS、平板甚至是手机、家电上,只需要很低的运算力就能实现,且无需固定网络,实现“即用即取”, 和网盘一样方便甚至还在它之上。

4.法律风险低: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和西欧国家等,如德国,对P2P下载并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约束,根据“法不禁止皆自由”的基本思想,可以说,个人用户通过P2P网络形成的聚合存储云,就目前而言并不存在法律层面的隐忧。况且P2P网络本身的对称性和分布式结构也使得它很难去追溯“最初发布者”,自然无从罚起。

结语:互联网的自我救赎

从个人本地存储到FTP世代,再到P2P世代,互联网的文化与发展轨迹始终秉承着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未来人类社会形态的基调与命脉。互联网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对互联网精神的接受程度。没有它,创新、新经济、创意产业无从谈起。

“超大容量”网盘的出现虽然方便了一时,但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开了互联网的倒车:当“集权”式的网盘最终倒下,网民们的个人文件从“天边”回到“手边”,互联网终将以一种自我修复、自我救赎的方式来完成对网络存储与分享的继承。网盘的倒下,也许正是更为先进的“替代者”诞生前的黎明。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