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变4G 小心买到“缩水”U盘

责任编辑:杨传波

2014-01-02 09:51:16

摘自:河南商报

销售人员说,“缩水”的移动存储器不只U盘,还有存储卡。一份重要文件,用U盘备份后,使用时却找不到了。随着U盘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IT行业人士提醒,文件丢失并不是U盘坏了,很有可能是“缩水”U盘惹的祸。

销售人员说,“缩水”的移动存储器不只U盘,还有存储卡。一份重要文件,用U盘备份后,使用时却找不到了。

随着U盘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IT行业人士提醒,文件丢失并不是U盘坏了,很有可能是“缩水”U盘惹的祸。

市场上,实际容量与标注容量差别很大的“缩水”U盘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次性U盘,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谨慎,以免弄丢文件。

事件

A

8G的U盘“缩水”成4G

重要文件丢失

去年5月份,市民王先生遇到一件可气的事,一个刚用不久的U盘,存储一个重要文件后,打开显示一堆乱码。

“我反复试验多次,就是打不开拷贝的文件。”王先生称,“我觉得是U盘坏了,就扔家里不用了。”

去年12月20日,王先生爱人急需拷贝文件,就用了王先生扔在家里的U盘。

“我爱人并不知道那个U盘有问题,拷贝文件时才发现问题。”王先生称,他妻子向电脑学校一位老师请教。经过检查,发现U盘并没坏,而是因为标注容量与实际容量差别太大,存储空间几乎被用完,导致存不上东西。

“标注容量是8G,实际容量不到4G。”王先生说,通俗点讲,这个U盘就是“缩水”产品。

揭秘

B

U盘“缩水”不是秘密 一般用户难辨真伪

去年12月22日上午,郑州市东风路一栋销售数码产品的大厦内,很多柜台都摆有U盘,同型号U盘外观没有区别,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16G的45元,8G的35元。”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如果要水货,价格肯定不一样,但存储空间不能保证。

从事IT行业的李先生表示,在这个行业,U盘“缩水”早已不是秘密了,只是“缩水”程度不同而已,有的标注2G,实际容量1G都不到,甚至只有256M,扩容U盘通过一种软件就能实现。

辨别

C

购买U盘先测试 当面检查最准确

在郑州市东风路一电子产品销售大厦,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其实“缩水”的移动存储器不仅U盘一种,还有手机卡、相机卡等。

“要想检验移动存储器是否缩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当面要求在卡里存储与标注容量同样大小的内容。”该销售人士表示,如果是“缩水”产品,存储之后会出故障。

李先生表示,现在不少软件设有检测U盘容量功能,消费者购买U盘后,可当着卖家的面通过软件检测。

国内一家知名U盘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人员支招,消费者尽量购买大品牌U盘,可先在官网查询当地指定销售点,购买之后,再拨打电话查询真伪。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