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中国闪存峰会在北京举行。第三方调研机构、专家学者、行业用户、厂商代表和意见领袖等多方人士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深刻探讨了闪存市场、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闪存价格成市场敏感因素
闪存的出现约有25年的时间。在过去几年中,凭借超高的传输性能以及高安全、高稳定等特点,闪存介质在国内企业级存储市场应用日益普及。从专业的闪存厂商到综合的存储大亨,都相继推出了基于闪存的技术、产品和方案。与此同时,用户在存储采购和应用过程中,对于闪存的关注度也在明显上升,其中价格因素成为关注焦点。
国内知名云存储大数据专家、乐视网(300104)高级总监薛伟介绍,相对于闪存的寿命、容量等因素,乐视更希望闪存能在高昂的价格和较差的开放性上有所改进,如果能“降低身段”并且支持用户DIY达到最佳性价比,闪存的市场接受度将更高。
不过,咨询公司Gartner大中华区数据中心架构与管理首席分析师张瑾认为,从数据中心管理的角度来看,用户更看重每个工作负载下所负担的成本,而不是每TB数据要负担的成本,在这点上,传统磁盘阵列就输给了闪存。所以,整体上来看,闪存和混合数据中心的架构可以降低总的存储成本。
全闪存阵列近期难普及
近年来,部分要求较高的用户开始采用全闪存阵列(不包含全闪存配置的混合阵列)替换传统阵列。而全闪存阵列是全部采用固态硬盘(SSD)构成的阵列,是目前最让用户怦然心动的产品形态。
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闪存阵列的销售额增长182%,达到6.67亿美元。但这种产品形态的前景如何,各方观点不一。
“大数据时代,数据快速增长给企业客户的存储需求带来极大挑战。从单点来看,客户逐步部署更高性能更低时延的全闪存阵列是大势所趋。”北明软件副总裁颜军认为,从系统层面看,全闪存阵列与存储虚拟化、持续数据保护等存储解决方案融合是未来该领域发展方向。
“全闪存阵列是一个必需的解决方案。”薛伟对全闪存阵列产品褒奖有加。他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物料技术的发展,固态硬盘技术一定能成为一个选择。
“未来会走向全闪存和混合的数据中心的存储结构。”张瑾认为,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全闪存阵列仍然是难以享用的奢侈品。在他看来,由闪存提供性能、硬盘提供容量的“搭配”更靠谱。
“未来5-10年内,传统存储还是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间的。”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企业集团存储产品部总经理黄强认为,全闪存和传统硬盘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同时存在。
闪存行业尚存多重壁垒
眼看着EMC、IBM、戴尔、惠普、HDS都在闪存浪潮中有了自己的产品,国产存储厂商动作如何?
最积极的当属华为,其Dorado一直在不断更新,近日又推出了“高端存储全闪存阵列”;2013年Uit创新科的云存储系统UFS通过了众多服务器厂商的认可测试,并与广电行业领先的系统集成商新奥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广电行业云存储方案开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今年二季度,众志和达采用赛灵思可编程解决方案,成功打造了行业首款基于先进的芯片级存储架构、全部利用赛灵思高速高集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实现全部功能的虚拟磁带库产品 SureSaveVTL5000,为新一代数据备份设备树立了新的行业典范;浪潮一直是中国存储市场最独特的企业,依靠强大的服务器实力,浪潮的存储做得顺风顺水,新产品的更新频度也是可圈可点。
不过,专家表示,除了上述较大规模的国内领军企业外,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闪存存储虽是热点但盈利并不易。
例如,在设计上,合格的闪存产品需要在体积、容量、读写速度等性能指标上满足市场要求。对于通用型闪存而言,还需要能适用于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电子系统。这要求相应的闪存设计公司具备从芯片、应用电路到系统平台等全方位的技术储备,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对后进者而言,这种积累和经验构成了壁垒。
在可靠性上,闪存芯片存在着代码丢失的可能性,其芯片本身也有寿命限制。一旦有代码丢失或是芯片寿命过短现象,电子产品将出现系统无法启动、关键功能不能开启等故障,这将有可能给客户带来损失。因此,闪存芯片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好坏是客户重点考核和关注的指标。闪存芯片设计公司需要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的经验积累,才能储备大量的修正数据,确保产品可靠性。对新进入厂商而言,产品和技术的可靠性也构成其进入的壁垒。
此外,在闪存芯片的产业链上,需要打通晶圆厂、封装厂、测试厂、整机制造商等上下游产业链,获得整合能力。在上游,业内高端工艺的晶圆生产线较为稀缺,为确保产品质量、控制成本和稳定的产能供应,闪存芯片设计企业需要与其主要的晶圆厂、封装及测试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下游,为确保产品能顺利推向市场,需要已有客户的支持,也需要不断地拓展新客户和新渠道,积累品牌知名度。对后进者而言,市场先入者已建立的、稳定运营的产业生态链构成其进入壁垒。
看来,国内闪存产业还将在市场“洗礼”中,跨过更多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