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上旬,笔者在EMC研发中心见到了EMC核心技术部门总裁Guy Churchward。Guy与TechTarget记者分享了EMC核心技术部门(CTD)和新兴技术部门(ETD)的技术规划。
3月上旬,笔者在EMC研发中心见到了EMC核心技术部门总裁Guy Churchward,这是位在IT行业奋战了27年的IT老兵,2012年加入EMC,担任备份恢复系统部门工程高级副总裁,2014年10月,他被任命为核心技术部门(CTD)总裁。VMAX、VNX、VNXe、XtremIO、VPLEX、Data Domain都是核心技术部门的当家产品。除此之外,这些产品与软件相结合,将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复制、备份和归档等解决方案。
2014年圣诞节前,EMC内部进行了一个重大的组织结构的调整。从前的九个部门归并为现在的两大组织部门:核心技术部门(CTD)和新兴技术部门(ETD)。上文提到的存储和备份等产品属于核心技术部门。软件定义存储平台ViPR、集群存储Isilon以及DSSP属于新兴技术部门。由此可见,EMC期望通过调整既满足用户对当前一贯使用的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要,同时希望在技术革新的未来为用户提供领先的云相关解决方案。
当然,从与Guy Churchward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核心技术部门(CTD)和新兴技术部门(ETD)之间的“往来”还是颇为密切的。EMC希望通过不断的收购、重组、整合,为用户提供数据中心到云端的解决方案。
从数据中心到云端 EMC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2014年年初,EMC就正式提出 “联邦”策略,将Pivotal、VMware、EMC以及RSA作为一个联邦,为用户提供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最大限度的挖掘数据的价值。EMC的核心专注点在于数据的存储、保护和管理;RSA意在保护数据的安全性;Pivotal是2013年4月由EMC、VMware和GE共同投资创建的新公司,主要帮助用户解决下一步的大数据分析问题。
2014年10月,EMC回购VCE,继续为用户提供融合解决方案,新升级的VMAX3、VNX也将在VCE组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在云端有更好地发展,EMC在2014年连下三城,收购了OpenStack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解决方案提供商Cloudscaling、云迁移解决方案提供商Maginatics以及面向“生于云”的应用和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Spanning。这些与EMC私有云解决方案结合,便于企业数据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存储、保护和迁移。
融合和超融合: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前面提到了融合架构VCE,VMware、Cisco和EMC的产品可以进行相应组合,验证后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而当前还有一个更火的解决方案是“超融合架构”。2015年,EMC VSPEX BLUE超融合架构设备上市,核心软件就是大名鼎鼎的EVO:RAIL。VSPEX BLUE可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功能,并可帮助客户在不到15分钟时间内,完成从加电到配置虚拟机的过程。
对于融合、超融合等架构,最近大家的探讨很多,用户也是一头雾水。Guy Churchward用相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相机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单反,专业,高端;第二类,微单,中端;第三类,iphone相机,方便实用,品质尚可。对应EMC的产品,VMAX相当于单反;VNX相当于微单;VSPEX BLUE超融合架构相当于iphone相机。没有哪个更好,只有哪款更适合。
高端存储 EMC有信心占领高地
目前在中国的存储市场,华为和浪潮在市场上开始开拓自己的领地,并且在高端市场颇有斩获。Guy Churchward认为,对于初入存储市场的厂商而言,选择做数据管理、低端存储或者做超融合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进入高端存储,可谓是“无所畏惧”。在Guy眼中,做高端存储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EMC自身也在不断更新高端存储的架构。EMC最新推出的VMAX3采用的就是全新的HYPERMAX操作系统和动态虚拟矩阵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如此设计目的在于云的接驳。在VMAX3阵列上可以直接内嵌云访问、数据移动性和数据保护等存储基础架构服务。
长江后浪推前浪,IT也正在从以X86架构为核心的第二平台向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核心的第三平台转型。EMC新划分的两个部门——核心技术部门(CTD)代表着传统存储,新兴技术部门(ETD)代表着更加现代化的存储架构。就用户本身而言,也正在从本地的存储环境向着混合云环境演进,Guy认为,EMC所应该做的就是引领客户在转型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采访的最后,Guy Churchward特别谈到了EMC中国研发团队,Guy表示这是个年轻的团队,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Guy希望能把EMC中国研发团队的创新带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