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互联网服务”色彩的融合通信 呈何种面貌?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3-09-18 17:46:38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与传统电信领域的融合通信概念不同,如果说传统的融合更突出“云”端的业务融合以及更重视企业服务的话

《企业网D1Net》9月18日讯

与传统电信领域的融合通信概念不同,如果说传统的融合更突出“云”端的业务融合以及更重视企业服务的话,互联网运营商则重在个人应用领域的业务和“端”的控制。甚至可以说,从互联网服务出发的融合通信,在个性服务和费用上面,继承了互联网服务的特色,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喜爱。下面来来看看从互联网角度出发融合通信的形态。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自然一切都是以app形态为切入的。融合最先开始于智能手机的最基本的几个app,也就是占手机上70%使用时间的电话、信息、地址簿。融合也就从这几个业务融合开始,当然这对于以app为承载的服务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电话、信息、地址簿之间的业务联动已经成为标准做法。

基本的IP多媒体消息、VoIP、视频通话等,可以提供服务的各种业务都被一个业务帐号绑定在一起。紧紧抓住“以用户社会关系库为核心”这个主题,以手机通讯录数据为基础,组织承载通信业务和数据。目前国内腾讯的QQ通讯录、百度的百度通讯录、华为的天天聊以及盛大的有你通讯录,基本都是这个业务融合的思路。

这里提及处在中心位置的“通讯录”已经不仅仅是手机本地的通讯录或者本地名片,而是已经向云通讯录、云名片的概念在演进和发展。凡是构成通讯关系的“人”都应该存在于这个“云”通讯录中;所有进行通信的“人”之间,都应该互相传递“云”名片;而不仅仅是以本机地址簿为核心,进行扩展和完善。准确一点说就是绑定在消息/呼叫等通信关系上,使通信关系和社交关系相互补充。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产生通信关系人,远大于一个人的手机本地通讯录。这些本地的数据,只是“云”通讯录中“私密”、“信任”的一种类型。有一种做法是,本地通讯录是受机主信任的“人”,将这些数据用来做为通信业务过滤的天然“白名单”.比如做短信过滤或者来电过滤的时候,“联系人”间的通信,都是默认不被阻止的。还有更进一层的使用,比如华为天天聊,就将本地通讯录数据作为“可信任”接收者,进行“云”名片的发布,最大限度上的拓展公开社交关系。

另外需要提及的一点是,传统意义上的“云”通讯录典型的服务:联系人数据上传或者备份,在这里已经仅仅是一个非常底层、甚至有些“添足”的功能。从发展趋势来看,数据记录都会逐步记录在云端,根本不需要特别的所谓备份或者同步。

D1Net评论:

与传统通信领域里的融合通信不同,带有互联网服务色彩的融合通信功能更加强大,这一切都是云计算所赐,随着云计算深入发展,融合通信会逐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