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愤怒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科学的fan

2015-07-13 23:17:56

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前天,新支付宝发布,新增的商家和朋友功能引发了不少争议。3、微信支付虽然依靠红包迅速蹿红,但在场景构建方面实在过于单薄,无法与支付宝抗衡。

前天,新支付宝发布,新增的商家和朋友功能引发了不少争议。支付宝认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一定是基于场景的,而新支付宝的一系列改进,都是基于为用户创造最丰富的生活场景的考虑,而微信方面的反应就没有那么淡定了。

7月8日当晚,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起来找茬”的文章,暗示支付宝抄袭,7月9日,微信支付官方又连夜制作出一版h5,依然以“大家来找茬”为标题,将新支付宝与微信进行对比,暗示“抄袭”。

此外,7月8日新支付宝发布后,腾讯集团公关总监张军也在朋友圈连发数条,“腾讯终于到了被别人抄袭的年代”、“感谢友商”,言辞中情绪颇为不淡定。

作为“抄袭派”的集大成者,腾讯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相当淡定,无论是其他公司对腾讯抄袭的指责,还是别的公司的产品对腾讯产品的借鉴,都从未出过官方回应,此次的“愤怒”倒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从心理学上说,愤怒往往来源于感受到威胁,或者受到了实际的威胁和伤害。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微信受到了什么样的威胁,才会如此愤怒?

1、如果说新支付宝图谋的是“场景”,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所有行为,包括聊天、消费、理财在内的金融服务与社交互动,都将融入到具体的场景里。新支付宝构建的这个巨大的场景平台,相比微信而言更聚焦,因为支付宝的实名基础(根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现在已经有4亿实名用户了),相比社交、搜索平台的连接,支付的是更有价值的连接。

2、新的支付宝增加“朋友”,意图不在社交,而在关系链,让用户的使用频率更高,增加用户粘性。网购、转账 每一个单项拿出来都不是特别高频的应用,但是花钱对每个人来说就是高频应用了,如果一个人所有花钱的需求都可以通过支付宝来满足,那么支付宝就会变成一个打开频次很高的APP,更快地固定用户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和使用路径。

3、微信支付虽然依靠红包迅速蹿红,但在场景构建方面实在过于单薄,无法与支付宝抗衡。目前微信支付能够使用的场景无非是发红包、打车,在线下的消费上无论是质量(合作品牌)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与支付宝相提并论。

反观支付宝,线上方面,服务淘宝生态的近千万卖家,还有数十万的线上商户。线下方面,通过过去两年的开拓,支付宝已经在餐饮、商超、便利店、医院、出租车、专车等众多线下场景实现覆盖。在超过13万家的线下餐饮和超市门店、200多家医院和数十万辆的出租车,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用支付宝付款。通过双12和每个月的支付宝日的活动,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用户粘性。服务窗的尝试,也让线下商户对支付宝在引流、营销、变现等方面的价值有了一定认知。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信面对新支付宝会如此愤怒,也许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威胁”,更是“恐惧”。这场开始于2013年的移动支付争夺战,攻守之势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支付宝变成了进攻的一方,并且来势汹汹,微信成为了守城方,却并没有足够坚固的护城河。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