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通信选型:独家提供还是多厂商模式?

责任编辑:企业网

2010-10-13 14:22:45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独家提供有助于简化统一通信的部署和管理,但专家也指出,独家提供不如多厂商模式来得自由和灵活,企业或许会被绑定在某一家厂商身上。

全球IP通信联盟8月6日讯,大型的统一通信厂商都希望并试图促使客户部署自己独家的统一通信产品,而不考虑部署多厂商的设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厂商能提供全套的统一通信产品及服务。诚然,独家提供有助于简化统一通信的部署和管理,但专家也指出,独家提供不如多厂商模式来得自由和灵活,企业或许会被绑定在某一家厂商身上,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对此,IT主管们的反应也不同。有人认为多厂商模式有利于“砍价”和择优选用,采购方的主动权得以保证,不会被厂商牵着鼻子走。但也有人说,使用独家提供的统一通信产品有利于传承过渡,在旧设备的兼容上要更好,并且无需额外花销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管理、培训上也要容易得多。
 
     多厂商模式:更佳的灵活性,但管理难度增加

    Garcia是一家拥有50名员工的小企业IT主管,当初一直是独家提供模式的拥护者,但随着统一通信厂商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他逐渐意识到使用多厂商设备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还获得了难以估量的灵活性。他表示,“为了灵活性,有时候你宁愿冒一些风险,来使用多厂商的统一通信设备。”

    现在,Garcia使用了多种通信工具来是企业通信顺畅运转,Skype、Apple iChat、Paltalk、 Google Apps等,分别实现了商务沟通,视音频会议和即时通信的功能。当然,Garcia承认这些功能还不如思科或者宝利通提供的统一通信套件那么丰富,但目前已经够用了。

    除了上述产品,Garcia还使用Citrix Online的GoToMeeting实现Web会议,偶尔也使用思科WebEx。尽管统一消息在统一通信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但Garcia也用M5 Networks来进行一些必要的VoIP和统一消息联络。

    Garcia称,“管理多厂商的通信工具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困难,但也不很容易。”

    独家提供的危险:企业失去对UC战略的控制

    统一通信领域过去几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收购和合并事件,Avaya和北电,思科和腾博,这些并购已经进入到实质阶段,双方的产品线也正在走向融合。譬如,对思科来说,收购腾博后它拥有了从桌面会议(WebEx)到传统会议室会议(腾博产品)再到高端远程呈现(网真)所有产品覆盖。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思科正努力做一站式服务提供商。事实上,思科从来没有停止这一战略的步伐,从统一通信到协作,思科不断完善企业通信产品线,继续以封闭的方式来加强企业对自己的依赖,并最终只使用自己的独家产品。

    然而,尽管思科足够强大而且创新力无穷,但专家仍对其一站式服务表示怀疑,他们指出,一方面,企业不要忽视多厂商设备在运作和管理上的复杂性,而错误地认为越多越好;也不要认为一家的产品都是最好最便宜的,目前来说,还没有哪一家独立厂商能满足这些要求,思科也不例外。

 “也许你能够从某一单独厂商处获得全套的统一通信功能,但请记住要亲自试验,不要完全听信厂商所说的。”企业通信领域专家Elliot 在一个公开场合如此告诫企业IT主管。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独家提供模式有可能使得企业失去主动权,被厂商骑着鼻子走。届时,企业的UC战略变成了厂商的UC战略,处处被人掣肘。失去对自身UC战略控制带来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不是你想买什么,而是厂商想卖什么给你。这是非常危险的。

    左右为难:企业何去何从?

    多不成少不就,对正欲部署统一通信的企业来说,究竟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言,一般来说,企业选择三到四家厂商是比较安全和稳妥的。确保这几家厂商在UC领域有不同的侧重,从IP电话、视频、协作到移动性,各有所长最好。另外,尽量确保选择的几家供应商对互操作性都有相当高的认识,避免兼容出现大问题。

    这样做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样一来,三四家厂商厂商就会“围绕”在企业的周围,为争取更大的提供比率而讨好你。同时,它们也会努力提升产品性能,确保自己所占的部分产品不被“扫地出门”。(Paul编译)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