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UcaaS:“统一通信即服务”

责任编辑:Score

2011-07-18 14:10:25

摘自:互联网

破沟通障碍,使员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同事、客户、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凭借一承诺,统一通信成一个颇具吸引力概念。

破沟通障碍,使员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同事、客户、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凭借一承诺,统一通信成一个颇具吸引力概念。

然而,到目前止,许多公司从当初信心满怀地全面启动统一通信计划到如今望而却步,种态度转变主要受困于成本和相关技术复杂性。那么,基于SaaS托管型统一通信解决方案能够赢得他们认可吗?

在本文中, 他们主要讨论“统一通信即服务”( UC-as-a-service)一观点,这种模式的好处,以及市场将如何发展。

什么是“统一通信即服务”?

“统一通信即服务”(UcaaS)指统一通信服务完全放置在云端,就像用于自动化销售、客户服务及人力资源管理企业SaaS应用一样。UCaaS如同统一通信部署在本地一样,员工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界面访问所日常使用基本通信工具—-多个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电话会议系统等等。用户还可以利用UcaaS“状态显示”技术,判断他们试图联系人否在线,并选择最佳联络方式。不管本地还托管型统一通信,都具“跟踪”功能:如果用户离开办公场所,他们桌面语音呼叫会以电子邮件或即时信息形式转移到移动电话。

什么要采用托管模式?

本地统一通信和托管型统一通信的差别在于托管型统一通信模式,企业无需购买和安装专用软件及网络设备,也不必实现业已存在通信系统之间整合而进行投资,即可实现多种形式通信。

相反,企业只需要通过网络浏览器,按用户量每月支付员工桌面和移动设备服务费用。根据美国市场分析机构Radicati公司研究,购买统一通信服务好处包括:减轻企业IT团队负担,降低实施成本,获取最先进技术,费用支出可预测,更大灵活性。

如何实现UCaaS?

 

在理论,UCaaS环境可以全面覆盖电话、信息及状态显示技术,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得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服务。例如,它可以将电话系统(如思科CallManagerVOIP)同微软Exchange及OCS结合在一起,一并向用户提供。

一个优秀供应商应该用自身硬件资源来反映提供强大故障和灾难恢复能力。在实践中,图片处理要复杂一些,因许多机构针对电话、信息或状态显示,已经在本地进行过一种或多种部署。例如,许多机构已将邮件系统外包给合作伙伴,但在内部继续使用自己通信环境如IP PBX)。对此,一些合作伙伴创造一种托管型和内部型相结合综合解决方案来应对,以期望客户最终过渡到采用完全托管统一通信服务。

另一个问题延迟。Wainhouse研究机构Brent Kelly称,一个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数据元素(如状态显示/即时通讯引擎、电子邮件/日历服务器、共享工作区服务器)可以方便地通过第三方虚拟化环境来提供。相对来讲,语音和视频等实时性要素,更难以迁移到托管服务,“因虚拟化环境可以增加对时间比较敏感、承载IP话音和视频媒体流延迟和抖动”。

Kelly补充,现在,大部分供应商以运行在专用硬件设备实时组件种方式提供服务,或者托管在他们自己数据中心,或者采用部分统一通信元素托管部分置于客户本地混合模式。

谁在购买UCaaS?

由于只须按消费人数每月缴纳费用就能够获得使用具复杂功能统一通信服务,UCaaS在小型企业市场表现相当出色。而那些在统一通信部署问题曾经因技术和经济原因犹豫不决大型组织,现在也对此产生兴趣。

2009年早些时候,IT市场分析公司Freeform Dynamicst向一些欧洲企业调查统一通信部署情况。在受访企业中,拥有500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32%完全或部分地在业务中使用统一通信。拥有1000-5000名员工的企业中,一比例下降到22%,但他们选择购买统一通信服务。根据Radicati集团统计数字,全球统一通信SaaS市场望从2008年4600万用户升到2012年1.36亿(包括企业及个人客户),销售额也将从2008年69亿美元升到2012年的287亿美元。

下一步如何发展?

如前所述,统一通信(无论内部部署或托管)需要提供三个要素:整合在单一界面的电话语音、消息和状态显示。但UCaaS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供应商在这些核心功能之外添加许多新的功能,其中包括固定移动融合(Fixed-Mobile Convergence),与核心业务应用集成协作和会议,特别在通讯密集型领域(如客户服务与支持)。第三方供应商需要提供一种更加贴近企业业务需求、按用户数量计费产品组合,并符合他们预算。

同时,还  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合作伙伴平台  可扩展性如何?

·如何才能更方便地增加新用户、注销老用户?

·应用程序在线使用中,服务供应商能否提供更新服务?

·  保护出入站通信,防止垃圾邮件、病毒和违规策略,需要选择什么安全工具?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