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上好沟通课

责任编辑:Zane

2012-07-06 16:17:22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目前,市场主要的多方通信产品有两类:基于系统的多方通信系统,基于服务的多方通信外包服务。与之对应的,则是企业部署多方通信系统的两种形态,向通信厂商采购多方通信基础设施...

企业沟通诉求决定多方通信的战略价值

企业通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必备前提。无论是对外的商务协作,还是对内的管理执行及内部沟通,高效的企业通信系统必不可少。对外,高效实用的企业通信系统是企业对外沟通的有效助力,通过多方通信工具或即时消息与外界沟通,企业可以有效控制了与客户沟通的成本;对内,企业通信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协助加强企业管理力度。这意味着,企业通信系统可以让管理者即时掌握企业人员组织变动信息,从而更合理地调配好各部门之间的运作,并打破跨部门沟通的壁垒,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的执行打下基础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企业内部的间接成本。

此外,随着企业跨区域规模的扩张,企业内部高效的通信效率越发重要。

据AMT在2011年发布的《中小企业通信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在企业通信工具使用中,电话和视频会议使用率高达84%,位居第一位。这是因为,电话和视频会议的即时性,能够随时解决问题,相比企业其他两种常用的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工具--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效率更高。至于近年来推出的企业协同办公系统,由于成本因素,以及与企业匹配度较低,仅有5%的企业使用了该系统,对于对价格敏感的企业来说,这显然不是必须的选择。

总体言之,除了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通信之外,多方通信就成为目前企业对通信产品的基本需求。当然,不同行业的企业亦期待具备各自行业特征的个性化通信产品的出现。

多方通信系统或服务,哪一个适合你?

既然企业通信系统的需求已经清晰。下面,我们来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多方通信产品/服务。

目前,市场主要的多方通信产品有两类:基于系统的多方通信系统,基于服务的多方通信外包服务。与之对应的,则是企业部署多方通信系统的两种形态,向通信厂商采购多方通信基础设施自建多方通信系统,或者以托管/外包方式,交由多方通信服务商完成。

与上述两种多方通信部署模式相对应的是多方通信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多方通信1.0与多方通信2.0。(ps:请参考企业网D1Net相关报道《多方通信3.0》)

多方通信1.0与资本开支

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方通信市场是由思科、Avaya等设备供应商主导的"多方通信1.0"时代,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设备质量"。企业主要是自己购买多方通信设备、自己运营。此时,企业的主要资金投入为资本开支。这种模式的弊端很多,大部分企业购买来的多方通信设备后不能够有效使用。一方面多方通信平台涉及的技术和通信环境因素很多,而企业IT人士工作千头万绪,大部分情况不能提供专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自己买的设备往往功能和容量有限,使用不便,需要事先协调和安排。其结果是,企业买了设备后往往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大多数时间设备只是白白在那里放着,没有达到增强企业沟通和决策效率的目标并造成极大资源浪费。

多方通信2.0与运营开支

"多方通信2.0时代"是由WebEx开启的,供应商不再向用户销售设备,而是卖服务。用户使用网络会议,不用购买昂贵的设备,也不用自己租赁带宽,而是购买来自服务商提供多方通信服务。这对多方通信行业来说是革命性的。从行业发展来看,WebEx不仅仅改变了多方通信的载体和方式,最关键的是它填补了产业链下游的"真空带",因此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 Webex很快占据了世界网络会议的60%以上市场份额。于此同时,企业的在通信系统方面资本投入亦转为相对稳健的运营开支。

总之,多方通信1.0时代,用户从厂商采购多方通信系统以满足自身通信需求。此举弊端是不仅投入颇多,用户还需要具备规划、建设以及维护系统方面的诸多经验,维持相应维护人力资源配置并承担系统折旧,而另一方面,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确实无法得到保障的。进入多方通信2.0时代后,服务商承担通信系统运维,确保通信质量,并将多方通信服务提供给用户。而用户亦可以选择以按需获取的方式获得多方通信服务。一方面,基于专业服务商的网络质量、运维经验及QoS通信质量保证,用户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多方通信服务;另一方面,按需(使用量)付费方式,亦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服务,大大减少了基础设施投入及IT人员资源开支,并将资本开支转化为运营开支,此举对于那些成长中的企业及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回到上面的问题,基于外包方式的多方通信服务,对于在意性价比、关心资本开支的成长中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显然是相比多方通信系统更好的选择。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既然我们谈到了多方通信1.0和多方通信2.0,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多方通信3.0。

用户来自各自不同的行业,上文我们谈到,不同行业的用户对拥有行业特征的个性化通信产品有着特殊需求,而且,企业本身对多方通信需求也在不断深化。

一方面,多方通信的技术发展不断加速和深入,除了原来的电话会议,新兴的多方通信服务还包括:网络会议,网络直播,虚拟场景以及多种形式的复合等;即使是电话会议,其功能也变得非常强大和复杂;另一方面,企业本身沟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这里有全球化的因素,也有企业本身结构扁平化的因素,另外还有移动办公和环保等考虑,这一切使得如何使用新兴的多方通信服务来最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成为一项复杂的、长期的、不断深入的任务。这就意味着,来自用户的需求,驱使着多方通信2.0开始了进一步演化。

我们都知道,满足垂直行业的定制化需求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合对该行业的深度理解进行定制化咨询。这意味着,企业在导入多方通信系统时,还需要多方通信服务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仔细研究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及一般形势,包括企业内部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业务发展状况,然后制定出切合企业实际的多方通信服务方案。

于此,我们就看到了多方通信市场自以服务为主的多方通信2.0向"服务"与"咨询"并重的多方通信3.0转型。

多方通信2.0向多方通信3.0的转型,无论是对企业用户,还是对多方通信服务商都产生深远影响。

从服务商角度看,以目前国内市场成功完成多方通信3.0转型的多方通信服务商,上海会畅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会畅通讯")为例。从多方通信2.0向多方通信3.0转型,会畅通讯亦经历着从仅提供多方会议服务到提供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公司的多方通信定制化咨询方案。这就要会畅通讯对这些行业及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及业务情况有着深度且专业的理解,方能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多方通信服务。

从用户角度看,它们需要经由会畅通讯这样的多方通信服务商进行系统的业务咨询,确定多方通信部署方案后再植入系统,从而将多方通信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当然,如同ERP植入一般,用户以咨询方式部署多方通信服务尽管收益颇多,同样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选择多方通信咨询服务,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1、高层意见统一

我们知道,国内企业往往存在自上至下的决策模式。因此,企业选择以咨询方式植入多方通信,首先需要确保决策层观点一致。这就意味着决策层需对部署多方通信持有共识,并以坚定的信念贯彻落实,从而形成由上至下的部署行动力。

2、克服变革阻力

部署多方通信,即便获得企业高层认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涉及具体的业务流程调整,或具体使用部门因循守旧,不愿意尝试更好的通信方式而遭遇来自企业内部的部署阻力。这时,企业中高层需要充分信任多方通信服务商以多方通信对自身业务流程的植入,并与多方通信服务提供商密切结合,借助其专业的变革能力,致力于说服并引导部署阻力较大的部门,从而确保实现多方通信部署的真正落实。

3、培养使用习惯

企业引入多方通信服务,是对原有通信系统的冲击。公司内部人员往往认识不到多方通信对企业带来的效益和价值,他们更倾向与采用低效的、更传统的通信方式,例如邮件或者即时通信。因此,为保证尽可能地获得多方通信效益,企业管理者需要借助多方通信服务商对多方通信平台的监控能力,不断跟踪多方通信服务的利用率,对使用率较低部门进行针对性习惯培养,从而获得部署多方通信的最大化价值。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