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全球IP通信联盟旗下媒体)8月1日讯(上海)统一通信在带给企业用户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务,同时,也面临着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挑战。
互联网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无需管理约束。然而,这也意味着服务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如果是想电子邮件这样的异步通信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电子邮件只要最终达到了目标,对消息质量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对于同步通信而言,如语音、视频等,对于这些通信方式的带宽需求就有了更重大的挑战。
打过长途电话的人都知道,“延迟”(又叫做“抖动”),常常破坏我们的用户体验。小于150毫秒的延迟是比较理想的,而300毫秒到500毫秒的延迟就是对话变得有些困难了。延迟超过500毫秒,几乎就不可能正常通话了。延迟一般有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消息传播速度在通过自然距离的物理极限——如声音以音速传播,光以光速传播。
·数据处理——各种硬件或软件在各方传输通信之间对数据包进行的操作处理,例如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编码、解码和转码等。
·网络拥塞——在网络瓶颈位置,路由软件将数据包放入一个队列(或缓存),直到拥塞被清除。
还要注意,数据包每增加一个必须遍历的额外网络节点,延迟情况就会恶化,因为每次都需要路由处理或者可能启动数据缓存。
如果延迟还算不上什么挑战的话,那这个数据包的丢失就真的算是一个大问题了。现今在IP网络中使用的许多语音、视频编解码器,都是依靠限制带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这只适用于受管理的网络中,对于统一互联网来说是不可行的。有些设计为在互联网中使用的编解码器可以达到仅仅10%丢包率的优良传输质量(远远优于PSTN的语音质量)。然而,这些技术都为进行研究开发投入的厂商在各自终端上进行通信使用,保留其专利和特许使用权。在此不赘述此项技术的详细解释,但有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却很有趣,值得注意:
·增加带宽反而会增加冗余。举例来说,多次发送同一个数据,希望至少有一个数据副本能成功传输到达;
·以缓冲的形式来增加延迟,可以给解码器一定的时间(在收听完之后)来整理延迟的数据包并用冗余数据来取代丢失的数据包。
我们的技术专家已经总结出了这些现象规律,付诸于对实时视音频网络传输的优化中。对于网络的统一将整合资源,使网络质量得到更大提升,从而带来更完美的统一通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