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战导致视频监控应用效率变低

责任编辑:Lee

2014-05-30 10:31:06

摘自:安防知识网

校园安防是近年来社会治安的新课题。防闯入、防伤害、防劫持成为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从而促进了校园安防的开展,不论是确定主管的组织领导,还是监督具体措施的落实,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校园安防是近年来社会治安的新课题。防闯入、防伤害、防劫持成为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从而促进了校园安防的开展,不论是确定主管的组织领导,还是监督具体措施的落实,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加上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的特别关注,如同一种特别的推动力,使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快步向前发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校园安防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如何发展?往往“见仁见智”,在此笔者针对目前这项工作开展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防”各自为战

近年来,校园安防之所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全国城市化的进程有着必然的联系。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财物大流动,城市功能影响到每个社会成员。学校,以及幼儿园,作为城市功能的具体体现,必然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以往不设防的“世外桃源”,现在必须加强防范,否则哪来安全和平安!于是乎,人防、物防、技防纷纷上马,许多单位还成立专门的保卫机构,由主要领导负责,各自为战,打起来校园安防的“人民战争”。精神可嘉,但不少问题有待商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监控应用效率低

目前,许多校园都加强了技防建设,尤其是视频监控,成为主要的建设内容。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校园的出入口都加装了监控探头,并且24h录像,必须保留30天以上。除此之外,将学校没人时的保卫任务也纳入其中,在校园的周边通过主动红外,或者震动电缆等探测设备,建立起了周界报警系统,另外,还按照相关要求,建设了标准的监控室,许多单位还搞了电视墙。虽然投入不菲,但是这种系统的实际作用,主要还是在发案之后,提供当时现场的实时影像,作为日后的证据。由于校园出入口大多时候都是人头攒动,从来不缺目击证人,这种证据的价值应属锦上添花。而事先发现问题,及早加以预防,这是校园安防最需要的功能,现有的系统构成,往往难以实现。

技防与人防的结合不够紧密

除了增加技防措施以外,几乎所有的单位都增加了保安力量,有的雇佣保安公司的保安员,还有聘请退休的老民警。每天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他们被部署在大门口附近,头戴钢盔,身披防弹服,甚至手执钢叉(主要用于控制精神病人的)。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震慑可能犯罪嫌疑人,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再就是一旦遇到个别铤而走险的,及时将其控制住。

为了保证战之能胜,一般部署4到5人,以构成数量上的优势。日复一日的坚守,春夏秋冬的等候,他们为了孩子和家长的安全,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而先进的技防设施与他们似乎关系不大,既不能代替他们值守,更不能代替他们处置突发事件,高科技的技防和传统的人防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

各自为战的运作机制不够科学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监控和人防,是必不可少的配置。但是这两种防范措施,以及相关的运行机制,应如何协调,缺乏细致的指导,于是乎,聘保安,装监控,组建专职保卫部门,成了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

至于如何提高整个防范系统的效率,减少保卫人员的劳动强度,让设备投入更加合理,由于涉及安全防范专业的内容,单位基层的保卫组织往往考虑不了那么多,能完成安装技防设施和雇佣和组织保安员等工作已属不易。并且,主管部门也没有更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样组织保安员和实施建设,已经可以通过考核了。并且,目前大部分校园技防系统都是独立系统,联网的数量很少,也是目前系统建设五花八门的一个原因。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