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硬之争到四国争霸 视频会议软硬之争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责任编辑:vivian

2012-10-30 17:12:57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自90年代初起,信息化产业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信息化产业起步并不逊于国外同行。

《企业网D1Net》10月30日讯

自90年代初起,信息化产业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信息化产业起步并不逊于国外同行。 

而且,基于近代东方人普遍追求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传统,视频会议这种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国人追逐对象。在当时,这种追求是否存在不少盲目性,众多大型视频会议项目纷纷在军队、政府、国企等单位上马,成为政绩、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实际利用率相当有限。这与国外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关注的投资回报率(ROI)指标背道而驰,多为业界媒体诟病。 

当然,笔者看来此事也并非全然无益,至少,国人对视频会议系统的认知,也是从这些对高昂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讨论与反思中形成的。众多真正希望向沟通要效益的大中小企业,也从中认清了视频会议系统对其价值与部署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到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庞大市场空间,国内不少有技术底蕴的厂商纷纷跻身该市场, 这就使得不久后,视频会议系统整体部署成本被迅速拉低,最初仅针对手持重金的大型企业、政府、军队的视频会议系统有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能。 

ok,这就是我们准备讲的故事背景。下面进入主题,一切从视频会议软硬之争开始。 

软硬之争

不差钱的金主需要视频会议,囊中羞涩的企业主也需要视频会议。随着这两类市场需求的分化,视频会议产品也分为两大阵营。硬件视频会议与软件视频会议市场。 

两者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软件视频会议的MCU和终端都是利用高性能的PC机与服务器结合的软件来实现。 

这意味着,纯软件系统因为在硬件设备上投入少,维护量小。厂商进入门槛低,用户部署成本也比较低。除此之外,软件视频会议还存在包括,对网络的适应能力非常好,投资灵活,系统安装部署方便,易扩容和产品升级等众多优点。不过软件视频会议与硬件视频会议性能差距的鸿沟仅凭上述优势是难以填补的,这也就成为当时硬件视频会议厂商攻击软件视频会议厂商的有力武器。 

毕竟,软件视频会议的性能首先依赖于计算机CPU的性能。由于音视频的编解码需要很强的运算处理能力,在Intel奔腾处理器推出之前的PC无法满足音视频编解码的运算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软件视频会议的发展。 

另外,与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相比,软件视频会议需要用户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相比之下,硬件视频会议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软件视频会议要求有专业的IT维护人员。 

因此,早期视频会议市场,软硬解决方案的对立与斗争不可避免。软件视频会议方案作为后来者占据了部分低端视频会议份额,之前一家独大的硬件视频会议厂商自然不甘心肥腻的视频会议市场出现竞争者,哪怕硬件视频会议本身并不适合那些囊中羞涩的购买者。因此,两者嘴炮频起,针对硬件视频会议高成本与软件视频会议性能与操作维护困难的指责亦成为双方的主要论据,视频会议软硬之争由此而起。 

不过,市场初期的不稳定,很快在采购者明白软硬视频会议采购真相后告一段落。随着采购者对自身需求理解的深入,它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抉择的关键点还在于价格与性能。至于软件视频会议所附加的灵活性或硬件视频会议操作维护的便利并不能成为根本性的影响因素。 

于是,视频会议软硬之争就此宣告结束。只是,技术的进步,很快让采购者们面临新的抉择之惑。这个阶段,笔者成为“四国争霸”。 

四国争霸 

最初的硬件视频会议和软件视频会议,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别演进为两种视频会议产品形态,与之相应,视频会议市场的供应商们也分成四个阵营,即所谓的四国争霸。 

首先看硬件视频会议的演进路线。硬件视频会议发展早期,限于编解码技术,MCU性能以及有限的网络传输资源,水准较低,表现在画质标清、音质相对一般,协作分享能力非常有限。当H.264编解码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包括摄像机与编解码器、MCU等硬件技术同步提升后,高清视频会议就自然而来的到来,当然,运营商基础网络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为高清视频会议跨地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良好的传输通道。这时候,我们看到硬件视频会议在走向高清的同时,在产品形态上开始分化:普通硬件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与网真系统。 

网真是思科率先推出的会议室视频会议系统,支持1080p高清视频会议并拥有前所未有的浸入式视频会议体验。这是一项伟大的视频会议创新,请看,全新的远程呈现技术,通过IP网络通信,将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空间IP语音、建筑声学、空间照明及人体工程学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整合与一体,实现网络与空间的真实转换,能够给远在异地的人营造出跨越时空的真实面对面体验。很明显,思科树立了最高端硬件视频会议的标杆,并形成明确的标准与产品形态“网真”。之后网真市场的跟进者包括硬件视频会议传统厂商宝利通,我们伟大的民族企业华为,当然还有中兴。 

而普通硬件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就比较简单了,从标清升级为标清,分享协作能力增强,产品形态也从会议室视频会议到桌面视频会议各有特色。 

下面我们来看软件视频会议的演进。 

首先,软件产品本身有一个大的发展路线。即,从软件到Web,从Web到云端。软件视频会议也不例外,当软件视频会议走到Web阶段后,我们就将之称为网络视频会议。可以看到,基于Web的网络视频会议相较软件视频会议部署更简单,维护成本更近乎于无。可以说很好的发挥了软件视频会议的易部署升级的灵活性,并降低了软件产品易故障的技术维护复杂度。当然,从软件产品从Web向云的演进趋势可以看出,网络视频会议走向云端也是必然的趋势。基于分布式与虚拟化技术,云能为网络视频会议带来什么?请见《网络视频会议选购漫谈》 

至于,远程会议服务,其实并非单指视频会议服务,也包括电话会议服务等多种多方通信业务。其与网络视频会议的根本区别在于销售模式本身。早前,电话会议服务商率先推出这种卖服务而非卖产品的远程会议服务营销模式并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因此,当云计算兴起,并使得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大行其道时,网络视频会议走向远程会议服务就非常自然而言了,对于用户而言,这也不过是相比自建网络视频会议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结论 

至此,读者朋友们相比对视频会议市场继软件时代后的新市场格局有了一定认识。这时候,我们再看笔者“四国争霸”这样的选题就不那么恰当了。 

新四类视频会议产品/服务供应商在推广自身的同时,不可避免对其他类视频会议供应商进行打压以突显自身的优越性。可以说,这仅是一种销售或宣传的策略。当然,越来越多的视频会议供应商业开始厌倦这种无聊的把戏,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与同类视频会议厂商的PK之中,毕竟,聪明的用户并不需要花费多久时间(比如看罢本文)就能明确找到适合自身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而且,视频会议供应商也看是致力于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对于很多客户,网真,普通硬件视频会议,网络视频会议,远程会议服务都有适合其存在的业务场景。此时,再掀起这四种视频会议产品形态的纷争那就该吃脑残片了。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