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珩: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思科在SDN[注]方面的做法和进展。这个不像其他的会,我一直跟大家强调一件事情,我过去是负责思科所有的数据产品线,大家可能听说过思科有一个大的产品变化,去年我们收购一家公司INSBU,INSBU基本是像一个内部创业的机制,其实代表思科给业界和所有同行一个答复,思科对于SDN的态度是什么?刚才很有意思,David Meyer原来是我的同事,我发现他变成一个化学家,讲了很多。我今天不想讲太多关于SDN,我重点在数据中心这块。因为网络太大,我们现在没有看见哪个地方能够颠覆这么多年网络的理念,但是用户网络面临很多问题。因为我是负责产品线,所以我偏重于目前我们看到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所以我用这么一个题目。其实我鼓励所有的,包括像思科我们所有人拥抱开源世界。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有全世界最清晰的需求,其实这个图想说给大家,我们今天所有人在这里,不管是厂商还是用户或者是学术性的讨论,大家的目的为了共同推进这个技术和业界的发展。其实所有的目的是什么,有几个关键点。希望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不那么僵化,希望能够带来新的业务。
我们大家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所有人在这里,开这个会,舞台、灯光所有的都需要钱需要时间,任何一个开源或者大家所做的事情都有利益驱动,如果没有用户的生意兴隆这个技术很难发展。这个世界就是各种各样的APP 商店,大家看到为什运营商对这个为什么感兴趣?因为他们看到云非常强大 的技术支持大家下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这些钱全都有钱的老板手里。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什么,他们想我的能帮我挣多少钱?这是他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做技术的同时,要想到我们这些东西怎样能够达到这些?但是这个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其实今天开源的世界不是说有单个的,基本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过去做网络或者做什么,这么多的厂家,包括做芯片都已经参与进来。我有一个同事是思科交换机的PM,他最近到另外一家芯片公司,叫MTK,他在那边做一款新的芯片出来。他给我说,你觉得我们有没有更新的做法?因为最近一段大家讲了很多标准,我们脱离这些我们回到根本我们做Open Flow或者我们做SDN的目的是什么?我刚才看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大家看那个交换机已经变成小黑盒子。你如果回到十年之前,那个时候有思科的Logo,但是现在这个已经没有,为什么?代表硬件本身的价值已经逐渐向软件方向做迁移,在过去一两年里,不管是硅谷还是中国我们见无数家的公司,这对SDN有一大堆挑战。那张图我记得最清楚的一点,在向上一层是什么?我们要求把那个放到最上面。Applications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你最关心的事情。 Applications是什么?你跟做系统的人聊,他说我需要这么多计算服务器的节点,我的中间件数据库在哪里?剩下的东西和网线没有什么区别。在往下看,他讲这个之后如果给做IT的人,你要保证我的业务或者整个数据中心,你还需要这样的场景,然后中间有防火墙,这时候无非就是跑应用,你怎么给我加这么多东西?哪个端口访问什么UI,我的过滤怎么看,我防火墙开哪个?其实基本上,我实话跟大家讲,我做了14年,我现在觉得很烦,这些东西跟我当年入行 的时候没有区别,只不过当年十兆,现在40G。我心里的感觉跟当年英特尔做CPU一样,1个G、2个G,现在做交换机也是一样,我们交换机做了22纳米,好处是什么?我可以跑15个T,30个T,100个T,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但是用户真的需要这些吗?我们把所有的设备,尤其是企业用户非常明显,当他把这么东西放上去的时候,需要很长的周期。
我接触很多像阿里巴巴、腾讯、微软,他们有非常精准的业务投放,我这个业务线建起来干吗?他想的非常清楚,他一点点把网络带起来,业务带起来,他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企业网不可能说做的特别多,几乎没有可能。他们需要采访不同第三方的工作,这种集成工作带来的工作量非常大。大家想想刚才毕教授讲的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说我跟他们怎么结合?这里面结合的工作量是非常复杂。但是我们大家知道,从当年百度那边启动LVS以来,现在基于LVS满天都是。很多工作因为目标的明确,很多复杂的东西已经被简化了这种简化是演进带来的,这是真正的软件定义。在于你的需求有多少明确,尤其对于商业用户。大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需要考虑很多细节,不是一个两个的事情。当我们把所有的东西搀杂在一起,如果我们如果总结一下你会看见整个IT里面,会出现这么多东西。你会看见Open Stack,反正看来看去没有一个相关的。其实原因在哪里?过去30年网络没有太大变化,大家不管做什么大家花很多工作都在想,我可不可以把网络做好,把交换机做好。这是非常难的事情,因为除非前面的30年他们干的事情都是错的,否则怎么把大家精炼30年的工作做的更好,这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
我非常兴奋SDN,但是我不知道大家对SDN怎么理解?我们有一个情况,大家提到SDN一定提到Open Flow,Open Flow不等于SDN,我有一个同事跟我开玩笑,只要有Open Flow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世界大同、世界和平,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可以搞定。我说给你20台交换机搭一个Open Flow出来,可不可以把我变的帅一点,这个他没有办法做到。其实对于思科来说,我们在SDN里面看到思科有巨大的机会改变自己的技术,让我们的产品让用户用起来更好,我们在里面投入很多。当年Open Flow从1.0开始,思科发布很多东西,但是发现很少有用户采购,即便价格很低,其实我们没有找到和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契合的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一提到SDN,基本有几种谈法,一个是便宜一个是够快,如果说你有足够研发能力,我相信一定是。你如果看看哪个厂家做的,当你用他的结构,如果你买他的,基本上一个出来是一万两千美金,一万两千放中国市场,你可以买48口的肯定没有问题。这个就是一个问题,当一个技术初期产生价值链迁移的时候,你很难把价格减下来。我们想怎么让SDN真正让用户降低成本,如果思科不把价格降下来?我相信我们会被业界淘汰。
当年我非常崇拜大为,我很多次去美国都跑到硅谷。当年苹果改变手机之后,大家想用什么技术改变世界?交换机要求这个技术积累很深,这是需要积累,除非前面30年这些人都干错了。我们可以做看阿里、Facebook,虽然没有用很明显的SDN,但是花很大精力简化单个交换机,他简化出来,简化出来代表稳定,稳定之后他可以做更多的东西,这才是用户想要的。有用户说不需要SDN,像我家里三个交换机就可以了,我肯定不需要。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尤其是站在厂家,这个我应该自我批评。犀牛画画怎么看前面都是一个角,如果没有人把大家统一起来,厂家之间永远像犀牛一样,只有给他一个全景。这个我就跳过去,因为大家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领导,领导的要求是影响我们最大的东西。组织结构一定会对你的技术有影响,如果你跳开这些东西,我纯粹做网络的颠覆,那么要么老板请你离开,要不你做不下去。我跟大家强调一点,在数据中心我们看到最大的压力在哪里?你要知道我们今天给业界的交换机,最快的交换机是多少?是两百个,这种情况你要做到多快才有快速的回馈?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传统的交换架构自己本身已经有很多方法,我怎么让交换机跑的最快?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我过去30年大家做的很好的东西,我不去打破它我让它保持高运行。但是实际某种程度而言,我的老板我的CTO他当时给思科讲一段话,其实告诉所有网络人放弃自己原有东西,其实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如何爆发他们的生命力?帮助人解决网络的瓶颈之后,释放出来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只有释放才能达到它的应用效果,所以我们今天做这些,实际是左边应用语言做。如果过去是做不到我们现在做的是这样的情况,我让网络保持完整的一致性,保存完整一致性的同时,我们有很好的界面区分。我们怎么保证网络路径的稳定,但是上面我把应用层之间的逻辑,把复杂的端口配置,所有的东西我把它转化成应用语言,建立两者沟通渠道。这样的一个好处带来的优势是什么?你的网络可以快速调整快速部署,不需要把所有的交换机都拆掉。你如果想部署交换机,全世界最好的交换机是什么?现有的解决方案方案里面没有一个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可以跳过产品升级的环节,这是我们最初和Open Daylight做这种的最大初衷,它会把所有的北向和南向接口做出来,今年把作为的南向接口给虚机,这是完全开放给大家,我只不过是怎么做的更好。这是我们自己推出解决方案的最大原因,如果我们不挑战自己我们一定会被抛开。
删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拿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然后解除应用层和网络层之间的依赖性,彻底释放网络的能力。另外有一点我给大家提一下,大概两个星期前,有一个会是讲如果没有虚机怎样做的更好?其实大家都知道亚马逊用了无数的,所以VM并不代表云,所以我们看到什么才是更厉害的东西?这些我给大家跳过去了,最后给大家看一个东西,我们的主策略完成交给ODM,在南向这种接口上,我和所有的OVSDB都很好的连接,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像思科交换机不可能支持Open Flow,但是怎么让Open Flow能工作?我需要中间做协议转换,Opflex这块教给大家,让大家明确我们做哪些事情。毕竟思科掏钱,我不可能讲我自己的观点我自己的技术。我们的网络会在同一个下面,这是我们讲的APIC,思科所有的广域网,全部在一个策略下。这个通过什么驱动?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希望给大家汇报的内容里面,我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帮助大家做一个过渡。因为很可能未来真正具有颠覆价值可能是Open Flow,Opflex是保持这个价值的连续,总之我可以代表我的产品告诉大家我们用开放的心态跟大家合作,因为站在开源世界的对面总归是一个错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