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通上市半年亏损300万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4-09-15 17:18:41

摘自:新京报

次新股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半年时间,就做完了一些公司上市后几年内才能完成的“动作”。8个月后,东方通称,相关资金投入“营销服务平台扩建项目”,“无法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决定将2291万元的募集资金余额用于支付收购同德一心的部分对价。

截至9月初,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在此期间,IPO开闸后登陆资本市场的70家次新股的表现,引人关注。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七成的次新股中报报喜,但整体业绩不算抢眼,净利润增幅有限。另有三成的次新股,净利润同比下滑。

更有5家次新股出现了亏损。它们分别是,安控科技、牧原股份、长白山、绿盟科技和东方通。

其中,亏损8046万元的牧原股份,数额最大;安控科技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则高达508.03%。

一位投资者在网上发帖发问,很多企业上市前把自己描述得很好,但为什么上市后就变了?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说,次新股业绩变脸,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企业结算周期的原因,二是受公司所处行业不景气影响”,“第三则有可能是公司上市前粉饰了业绩”。

事实上,次新股变脸不是“新鲜事”。几乎每一年,都会有质疑“次新股为何迅速变脸”的声音发出。

2013年初,因对业绩下滑信息披露不够,2012年上市的两家公司还遭到过证监会的“监管谈话”。

而时至今日,经历过一轮“史上最严的IPO财务核查”后,部分次新股的“变脸”仍不可避免。有报道说,如今的“变脸”,使得当初的财务核查,略显“尴尬”。

次新股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半年时间,就做完了一些公司上市后几年内才能完成的“动作”。

东方通于今年2月登陆创业板。据半年报,这家IT公司上半年亏损311.4万元。东方通解释称,上半年亏损有季节性因素。但在上市前4年,少有上半年亏损的现象发生。而上市7个月间,多位董监高去职,总经理在上市成功后“主动让贤”。此外,募集资金变更至用于收购。

〉,暂无退休计划,目前主要精力在把握公司发展方向上”。

“二次创业”,基金撤离

今年8月15日,张齐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公司的上市代表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一个新的历程和新的阶段的开始,那就是二次创业”。

张齐春称,二次创业中,首先需要把产品经营做得更好,第二则是“通过并购,走资本经营这条路”。

在此之前的6月22日,东方通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彼时,距东方通上市仅过去5个月。

7月28日,东方通发布公告称,拟以3000万元收购北京同德一心100%的股权。资料显示,同德一心主要从事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及云管理平台系列软件研发。

8月14日,东方通公布了重组草案。根据草案,东方通拟以4.2亿元的价格,购买惠捷朗100%的股权。后者是一家提供无线网络测试等业务的软件公司。

在收购同德一心的过程中,东方通变更了其部分募集资金的用途。根据公告,东方通共为其“营销服务平台扩建项目”募集资金3190万元,扣除已投入金额后的余额为2291万元。

8个月后,东方通称,相关资金投入“营销服务平台扩建项目”,“无法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决定将2291万元的募集资金余额用于支付收购同德一心的部分对价。

对此,徐少璞解释道,公司募投项目的可研报告完成于2011年,后来遇到了IPO停闸;随着公司上市,“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把募投资金用于收购同德一心,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保护股东利益。”徐少璞称。

上半年在业绩亏损、高层动荡的情况下,东方通的股价仍然冲到了77元的高位。这个价格接近其22元发行价的3.5倍。

8月15日,4家机构同时发布了研报,均对东方通给出增持、买入等评级。其中,民生证券的评级为“强烈推荐”。

民生证券认为,东方通订单情况良好,全年有望实现稳健的内生增长,未来也有望通过外延式扩张加速成长步伐。

多家机构摇旗呐喊的同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多家基金却减持了持仓数量。

今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为基金,共持股419万股;而3个月后,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数量为8家,持股总量为243.5万股,降幅超过4成。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