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备无线上网功能设备的普及,使用wifi上网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相较于使用流量上网,wifi更加便宜方便快捷,wifi信号也因此成了一些市民选择就餐、娱乐、住宿场所的刚需条件。人们逐步离不开wifi,反映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却也催生了一种新的“疾病”——wifi焦虑症。
“出门旅行什么最重要?
wifi信号!”
国庆七天长假,对于一些出门旅行的人来说,玩什么、吃什么、买什么是最关心不过的了。但对于旅游达人赵小姐来说,怎么把旅途中的吃喝玩乐与朋友们实时分享才是重点。“如果不能及时地发朋友圈和朋友分享旅行的快乐,那就太无趣了。”
为了确保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与朋友们在网络世界里联系,赵小姐订旅馆的时候就十分在意地致电确认是否有wifi信号,甚至还随身携带了一部移动wifi。笔者曾问赵小姐舒适的旅馆和有wifi的旅馆二选一的时候,赵小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按她的说法,有了wifi,就可以把玩的、吃的、买的东西上传到朋友圈,收获朋友们的赞美。赵小姐一本正经地说:“出门旅行什么最重要?wifi信号!”
wifi信号成刚需
“没信号就着急”
像赵小姐这样对wifi信号如此执着的人并不在少数,在有wifi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把生活过得趣味横生,快乐无比,而一旦不能登录qq微博微信朋友圈,他们立刻就会感到无趣孤独,干什么都没有精神。
找不到wifi就焦虑,几乎就是赵小姐这一类人的标签。在175医院工作的陈护士就自认患有“wifi焦虑症”。陈护士说,她在家里或者在外面玩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玩手机。“逛街进店一落座就问wifi密码,几乎和开电脑就登qq微博一样成了习惯。”陈护士自嘲已经是症状晚期,“就算是朋友聚餐,如果店里没有wifi,还是有孤独感,感觉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了。”
在龙溪轴承厂工作的林先生也患有“wifi焦虑症”。林先生觉得,如果有wifi信号,就能及时了解朋友的动态,时刻知晓世界资讯,甚至就是吃喝玩乐也可随时预订。在林先生眼里,wifi已经和房子一样成了“刚需”,“出门在外如果没有wifi信号就好着急,感觉浑身不得劲。”
近三成网友“躺枪”
wifi焦虑症是病?
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2%的人每日使用wifi上网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超过半数的人在就餐、娱乐时,会考虑有无wifi功能或热点;有28%的网友明确表示,长时间找不到wifi环境,就会感到不自在,甚至是焦虑。
“wifi焦虑症”算不算是一种病,还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已?有专家认为,人在没有wifi时就感到焦虑,或属于“信息收集强迫症”。根据专家的说法,大脑对于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一种不适的感觉。当使用wifi时,大脑持续着信息收集的状态,如果信号中断,这种状态被打破,人就会焦躁不安。
wifi焦虑症短期难解
治疗靠自控
没有wifi信号,手机依然可以使用流量上网,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患上“wifi焦虑症”?专家认为,这实际上反映出国内移动上网资费过高与网民上网需求增长的矛盾,而且随着具备无线上网功能设备的普及率提高、低价智能机深入二三线城市后,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会越加明显。在这种趋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wifi形成依赖,患上“wifi焦虑症”。
如果“不幸”患上“wifi焦虑症”该怎么治疗?相关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式wifi焦虑症”的成因在于网络供需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颁布相关政策、运营商调整资费等漫长的过程,因此目前只能靠个人进行自控。专家建议,患有“wifi焦虑症”的网友可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比如今天上网几个小时、哪些时段不能上网;从报纸等其他方式了解信息;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多从事群体活动等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