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44.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04.1%。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用户主要使用历史时长均在1~2年,占比分别是28.6%和28.0%;67%的手机用户表示“每天使用多次”,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平板电脑的用户均超过30%。
最近,关于城市免费WiFi的讨论不绝于耳。一方面,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让无线上网成为“刚需”,WiFi接入服务成为了公共场所是否“人性化”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鲜概念充斥在各种报告、讲话、文件里,新一波科技建设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在搞完一轮“铁公基”(指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后,缺乏新的亮点和推力,政府部门纷纷把眼光放在了“跨越式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上来了。
在全市建立公共空间全城覆盖、免费接入的WiFi系统,免费给市民提供无线上网服务”,这话听起来和多年前的“费城计划”如出一辙。然而,现在的时机与当年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无论从市场规模来看,还是从用户习惯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想象空间巨大。互联网公司、创业型公司加速移动端布局,进一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商业化进程加速,O2O带动传统企业积极参与,移动产业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智能穿戴设备、“车联网”概念的兴起,拓展了移动终端的范围,为移动互联网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诸多因素都在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愈演愈烈。从最早的应用入口到内容分发平台入口,再到终端入口,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入口正在不断向后移”,直到两年前,WiFi的上网入口开始引起业界关注。在这个入口即价值的时代,占据上网入口显然让很多人蠢蠢欲动,运营商、WiFi设备商以及一些系统集成商都在各显神通,盯着这些数量庞大、流量可观的的WiFi入口。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360、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免费WiFi的行列,通过数以亿计的客户及数百万热点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可以说,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在不同程度地参与免费WiFi的建设运营,可以相信,免费WiFi或许已经迎来了最佳的发展环境,一场围绕免费WiFi的巨大的商业试验正在火热进行。
前文提到,各地政府也在转变观念,从发展“铁公基”到聚焦“高科技”。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倾斜与再分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需要一个公共平台载体来实现,投资小、风险低、实现快的WiFi网络无疑是最佳选择。
D1Net评论:
可以想象,当政府将免费WiFi作为城市战略考量时,对于项目的建设运营将会起到怎样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已经不仅是“政绩工程”,更是“政治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免费WiFi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