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腾讯联手大众点评数亿投资迈外迪的消息在商用WiFi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就在3个月前,阿里巴巴也投资了另一家w ifi服务商树熊网络。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互联网巨头频频盯上商用w ifi,剑指线下用户消费数据以完善O 2O生态;而对于前端的w ifi服务商来说,能从O 2O闭环里获得分成,属于离钱较近的一条路。
拼抢线下流量
南都:从树熊网络到腾讯投迈外迪,互联网大佬们近期出手商用W iFi说明了什么?
童玮亮: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跟之前两大巨头投资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类似,这次腾讯投资迈外迪也是出于自身的布局需要。用户只在线上使用微信,至于线下的消费数据,作为线上的公司是比较难获取到,而现在投资或者跟WiFi服务商合作,对分析用户线下行为非常有价值,有助于将来在线上或线下推进更多服务。
华璐坷:现在巨头都在抢流量入口,想把线下流量引到线上来,商用W iFi无疑是连接线下商户的最好工具。不过这需要很大的地推部队,巨头不会自己去做,投资或者合作是直接的方式。而对于我们W iFi服务商来说,凭借自己的力量对市场的推动力有限,也正好需要强有力的巨头来把市场炒热。
庄帅:我对腾讯大手笔投资迈外迪是比较惊讶的,因为说实话商用W iFi的前景并不是十分明朗。3G时代用W iFi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4G起来以后就不好说了。我了解的情况,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商用WiF i的使用都呈现衰退。加上这个领域的竞争比较分散,除了像迈外迪这样的第三方W iFi服务商,零售商WiFi、运营商WiFi也在分割着市场。让微信连上WiFi,说白了想快速普及微信支付,因为微信接下来推出的应用可能耗费用户的流量会越来越大,那到时候连上W iFi的迫切性就会比较大。
微信连WiFi冲击了谁
南都:腾讯投资迈外迪后,微信连WiFi也悄然上线。藉着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这种新的W iFi登录体验会不会冲击其他W iFi服务商?
庄帅:先来看现在连接WiFi的步骤,首先要连接,然后打开页面认证,输入手机号、获取短信,再验证上网,哪怕不用输入验证码,用户也要打开一个页面去点确认,然后跳到广告页面,过程挺复杂的。微信连WiF i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只要是迈外迪布点的地方,用户通过微信就能登录WiFi了,然后流量还直接走微信通道。这种简便的体验对用户会产生很大的粘性力,如果迈外迪布点够广的话,那走过旅馆、餐馆、咖啡厅时就一路连着WiFi,其他还用老方法登录的W iFi服务商很可能会因此受到冲击,不排除以后市场就被微信连W iFi这种模式垄断。
华璐坷:我认同微信连W iFi可能会对同行产生一定冲击,毕竟微信有那么大的用户基础,在WiFi连接的便利性上也有优势,用户使用的微信登录的频次应该会更高一些。但微信有一个弱点,它本身是社交属性,在商业变现上不是那么容易。而在这点上,阿里的支付宝天然贴近商业,在WiFi的流量变现上更容易。站在商户的角度,他们关心商业化多于W iFi使用的便利性和流畅度。
卜凯军:到底哪种W iFi登录方式更好,我觉得应该交给用户去选择,这也是潮W iFi跟BA T都有合作,但没有接受对方投资的原因。我们现在同时支持微信扫一扫、支付宝的弹窗和百度的直达号,这些登录方式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商户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习惯,我们现在规模还不算大,单提供一种方式反而局限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从实际的接受情况来看,排第一的仍然是手机号认证上网,因为这样商户可以得到用户的手机号,方便做二次营销,商户和用户都喜欢的是关注公众微信账号一步上网,这个区别于微信扫一扫,但是也是在微信里实现,对商家的直接好处就是发展会员。
童玮亮:微信连WiFi的确有优势,但其他WiFi运营合作伙伴也有和微信合作,关键还是看运营能力,而非简单入口,否则变成关系资源型企业了,这样的企业市场能力都会出问题的。
向商户收费难
南都:在互联网巨头构成的O 2O闭环里,前端WiFi服务商在商业化上有哪些新的机会?
庄帅:以前迈外迪的商业模式是W iFi广告,但因为没跟交易挂钩,有多大效果不好说。现在靠上腾讯可以平台化了。举个例子,用户连接W iFi以后可以直接进去消费,用微信支付优惠券等等,迈外迪由此进入了交易环节,就可以向商户收费。
卜凯军:原来的W iFi无线广告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走不通的模式,因为它很难看得出效果,这从最后广告主投放的频率和费用上就已经看出来了,很少会有当回头客的广告主。而在跟微信、支付宝达成O 2O支付闭环里,我们是有分成的,不过以现在的W iFi接入体量,收入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持企业的运营。我们更希望以后能够向商户收取运营费,简单算一笔账:一台路由器一年能够收500块钱的运营费,布点10万台那就是5000万的收入,相当可观。但暂时还不太可行,现在商户宁可一次性投入一点硬件费,也不愿接下来持续交运营费。比较下来,目前还是O 2O分成离钱最近。
华璐坷:巨头进来以后,藉着其背后的资源和机会,跟商用WiFi结合也会产生一些变现,但都比较初级。树熊网络现在有几种尝试,包括给商户导入流量、基于O 2O的互动广告、交易分成和给商家提供应用工具。至于收取WiFi运营费,我觉得从长远来看不太可行,线下商户都不愿意花这钱,反而W iFi运营免费,如果想要更好的营销效果就另外付费下载商家工具,或者从他们的收益时获得分成,会更接地气。
童玮亮:背靠巨头对于W iFi服务商的商业化探索肯定有推动和帮助,但真正想通过w ifi运营、数据分析等向商户收费,不是那么容易,毕竟目前线下商户对IT系统的理解和运用有限,到底商用W iFi能转化成他们多少真正的收益看不清,因此需要时间教育市场,或许等一两个明星案例冒出以后情况会改善。另外,我觉得商用W iFi的商业化可以往增值服务的方向,比如简单CRM系统、互联网产品分发等。
免费拓展暂时之招
南都:商用W iFi扩大规模有哪些新策略么?
卜凯军:一个是拓展规模,包括潮W iFi在内现在很多商用W iFi服务商采用产品代理的模式,发展速度比直营快得多。迈外迪发展有六七年了,热点大概3万个,潮WiFi4月份推出产品,现在已经有1万多个热点。另一个是控制成本,不少同行的硬件是免费提供给商户的,在一个不确定的商业模式下,这样做风险很大。我的想法是,怎么赚钱可以暂时不考虑,但起码不要亏,潮W iFi的硬件是收回成本费的,等于平进平出,团队每年投入多少也有账可算,这样一来风险就可控,进退自如。不然一开始就烧钱,很难坚持下去。
华璐坷:我认同硬件收费,任何商用W iFi服务商首先是设备供应商,连设备本身都没法让商家付费,恰恰说明没多少价值。在我看来,免费固然是拓展商户的一种不错的手段,但只能是暂时的,比如某段时间配合活动向特定商家免费,树熊网络现在也是这样。这就给商户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原来收费的产品现在免费了,得赶紧抓住机会。否则一直都是免费的,反而让人觉得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