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该与时俱进地在最底层加上“WiFi”。没错,在现代社会,与WiFi相比,吃喝拉撒又算得了什么。作为“最底层的需求”,是否有可能诞生一个媲美BAT的入口级产品呢?南都记者为此采访了公交、地铁以及社区等不同场景的WiFi运营方,不同的切入有不同的商业逻辑,但最终的变现期许又似乎殊途同归。
公交
16WiFiCEO邱朝敏:
10万台车是规模效应基本门槛
“我们一开始做车体广告,这是最传统的;第二代就是电视屏,相当于把物理画面变成循环播放画面,广告容纳量更大。”16WiF iC E O邱朝敏告诉南都记者,其从1999年就开始做公交广告,2007年进入公交W iFi,是商业模式的倒逼。“广告额不升反降了,所以需要寻找新的模式,W iFi不仅解决多一个屏,关键是能互动,能支付,也是一种生产力提升。”
“公交WiF i比起地铁WiF i,技术含量并没那么高,主要是稳定性的问题。16WiFi10年时间迭代了4代硬件,主要是解决掉线问题,现在我们一台车购买流量2-3M,每人限速400k,可以支持5-7个人同时看视频。”邱朝敏认为,公交WiFi的主要门槛在于规模效应,“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这个规模首先是议价能力的提升。邱算了一笔账,“初期一般一台车的硬件设备部署成本是2000元;后续每个月的成本,一般分三块,公交集团的进场费用、流量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大概各占三分之一,一台车的运营成本平均在4000元/年左右。随着规模越大,品牌效应也较高,我们现在进入二线城市的进场费就是几百块而已了,每G流量成本从十多元降到个位数。”
更重要的还是后台成本的均摊。“我们现在技术部的人力有300多人,加上其他运维人力,假设我有20万台车,平摊每台车成本就50元,如果只有一个城市,2000台车,根本无法承担。”邱朝敏说,目前其每台车均摊的人力成本才20元左右。“我觉得这个规模门槛起码是10万台车,如果你有10万台车,一台车日流量500人,按20%的日活率算就是一个千万级用户规模。”
资金实力:作为一个强调规模的平台产品,巨头的金元战术会不会快速缩小差距。邱朝敏说,16WiFi一般会与公交集团签订5-10年的独家排他协议,拥有一个时间差优势。同时,在今年6月,16WiFi刚获得B轮3亿元融资,主要将用于新城市的铺设,计划在今年铺设20万台车。至于商业模式方面,邱说,目前用户接入WiFi平均时长10分钟左右,一般用于社交与资讯,“绝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互联网应用、大众快消品的广告,接下来游戏联运也会是重要的方向。”
地铁
南方银谷副总裁汪博涵:APP拆小更有利于商业化
地铁W iFi相比其他场景的WiFi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其安全性。WiFi信号与地铁的控制系统及用户信息系统都在2.4G频道上,实现隔离信号互不干扰已经不易;另外,车地传输也是主要的技术难题,南方银谷的组网方式是通过站台交换机发射信号,隧道中的有线光缆传输信号,然后列车里的A P路由器接收信号并向用户提供WiFi,信号通过“交换机-光缆-路由器-手机”的方式连接到用户手机上。
“过去一年在节约带宽上又有一些技术突破,比如缓存数据的增加及潮汐式控制系统,毕竟高峰期与平峰期的地铁人流量差异十分明显。”南方银谷副总裁汪博涵说,进入一个新城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施工时间,一个月的调优及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营。南方银谷从2010年成立开始主要做技术积累,直到2014年才在深圳试运营,目前也仅在上海等为数不多几个城市的列车中投入商用。
也因为更复杂的组网形式,这一部分的硬件投入成本与地面WiF i完全不可比拟。前期投入起码过亿,而购买固网宽带成本同样比移动宽带高。“比如在上海,每G成本在5万-6万,一个月12G,大概需要几十万的带宽成本。”汪博涵如是表示。
而在商业化层面,不同于许多移动互联网应用强调的“大而全的流量入口”,南方银谷更倾向于将其入口拆为资讯与游戏两个A PP.“首先,这样设计让安装包更轻便,我们的A PP大小控制在20M以内,用户进入其需要的内容也更直接;其次,这也有利于我们的用户分层,更好实现商业化。”据汪介绍,目前南方银谷近90%收入来自广告分成,今年希望扩大游戏联运。“因为地铁是在城市商业最密集的领域,我们计划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O 2O推广,比如说地铁美食节、电影节等。”
资金实力:对于有一定技术沉淀的南方银谷,今年更重要的是通过资金推动扩大规模。去年底,南方银谷被评为深圳市“重大科技发展项目”,获得贷款利息60%的支持,6月份,南方银谷寻求被上市公司三变科技全资收购,如顺利重组将获得10亿元现金对价。“现在最主要是保持技术领先性及提高广告效率。重组顺利下半年将投入数亿资金在铺设新城市及建立广告大数据中心。”汪博涵如是表示。
社区
WiFi万能钥匙CEO陈大年:
入口的最大价值是实时场景
6月29日,WiFi万能钥匙宣布经过4年运营,其月活用户达到5.2亿,这个数据也是地铁、公交、shoppingm all等单一场景难以企及的,这源于其不靠自建,依靠社会资源分享的平台模式。“过去几年我对一些互联网巨头的成功进行研究,比如腾讯,核心便是依靠免费工具化的产品俘获大量用户,后期慢慢变现。”W 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兼CEO陈大年说,做一个W iFi免费化的工具是其愿景,目前并不过多考虑商业化的问题。当然一个平台化公司的成本也相对较低,相比其亿级的用户量,其目前团队总人数才100多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整个服务品质做好,让用户黏着在这个上面,非常忠诚这个品牌,现在保的就是不亏。”
而任何一个没有向供给端强渗透的“平台”,比如滴滴优步、58赶集等,都会面临安全性的问题,陈大年并不讳言于此。“这是共享经济的通病,主要是围绕供给端跟需求端两方的安全状态。”陈大年说,对于分享者而言,用户通过W iFi万能钥匙连网,是不会知道热点密码,进入不了底层;对于接入者,我们有用户举报机制,比如有用户举报其不安全就会被提醒或者清除以及相应的金融保险产品。
相比于其他流量入口产品,陈大年认为,W iFi最明显的价值在于其“实时场景”。“或者说低成本的位置信息。”陈大年说,“比如一个酒吧的欧洲杯广告就没必要对着整个上海打广告,主流的广告成本对于他们的需求是百倍以上的差距,通过位置推送可以针对性向其主要用户推送。甚至还有个人的闲置物品出售、走失宠物、同城交友等。”这个广告形式类比于“派传单”。广告主一天发放1000张传统广告单需要250元左右的成本,而通过W iFi万能钥匙实现1000次的曝光成本则是10元钱。
而这个用户价值也反过来增加供给端的黏性,毕竟如同滴滴优步而言,供给端的补贴是快速冲量的主要手段,W iFi万能钥匙并没有推出直接现金补贴,而是这种广告产品,比如“分享即收益”计划,将对1000万名热点主人送出每人价值1000元广告费,按其10元/1000次曝光的成本算,相当于每个热点分享者可以获得10万次曝光。“单方面的补贴不是正确的分享经济,我们给分享商户提供热点管理系统,包括位置广告信息及用户分析。”
资金实力:WiFi万能钥匙并不排斥向供给端延伸。为了覆盖更多的空旷区域,其目前直接采购700万个运营商热点,每月流量成本数百万元;另外,其去年9月成立了5亿的投资基金,以投资形式向自建WiFi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