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网络建设。不但强调要注重传播和交流信息的网络平台,提升网络的无线化程度,还强调保证通讯的畅通及应急广播网络体系的建立。
尽可能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的条件
据相关统计,目前,成都共建有3G基站6000多套,WiFi接入点23000个,3G网络已经覆盖成都主城区、大部分郊县及部分郊区和景区,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从覆盖范围,覆盖点功能,和收费限制方面与上网速度来看,成都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
黄微委员指出成都提升网络的无线化程度很有必要,“成都实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条件,同时信息传播与交流自身就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此,黄微提出建议,加快无限局域网点建设进度,尽可能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的条件,“应当在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公共服务机构,各大高校、中小学等教育单位,酒店、宾馆、写字楼和其他大型室内公共场所,如汽车站,火车站、医疗机构、大型购物中心、机场等场所或者机构实现免费无线上网”。
停电时保障电话通讯 消除潜在危险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印发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成都市正式纳入“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市民们将逐步享受更高质量的通讯、宽带、电视服务。
但成都市政协委员吕海波调研得知一个潜在的危险问题,“在光纤改造过程中,部分小区已出现了一停电电话就停的现象。有线电话的中断,将会使部分群众面临潜在的风险。这部分群众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或没有手机、不会用手机,或独居在家行动不便。如果在停电时发生意外,120、110、119都无法拨打。”
针对因停电导致通讯中断产生的危险,吕海波建议光纤入户在老旧小区改造时不搞一刀切,事前先沟通,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无特殊情况,原有通讯线路都应保留。其次,光纤进小区,有源光纤转接设备应有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另外,可考虑在离开电信机房的光纤线路上并行一条有源光纤转接设备专用电源。
IP广播网络系统 既能打造声音名片又能应急
IP广播系统是一套基于IP数据网络的纯数字化网络音频广播系统。在物理结构上与标准IP网络完全融合,不仅真正实现基于IP网络的数字化音频的广播、直播、点播,并借助IP网络的优势,突破了传统模拟广播系统的内容局限、空间局限和功能局限。IP音频广播体系平时是一套全天候向市民提供服务信息的广播系统,但是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发生时,这套系统可以立即被纳入应急广播体系。
高静委员称成都市目前已经建成了大量高层建筑,这些高大建筑的遮挡将影响到无线广播的有效传输,而使用IP广播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问题。“IP广播平时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受众,提供不同的广播服务,符合‘十二五’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IP广播网络体系纳入我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为应对我市重特大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而对于IP广播网络体系的覆盖场所,高静建议将其试点覆盖于现有的绿道、健身广场,平时可针对绿道和健身广场使用人群的特点,播放不同特色的节目和定制音乐,做到不同绿道和健身广场,光听广播就能清晰辨析。在人员密集的大型商场、酒店宾馆也安装IP广播,以便可以为商家和顾客提供定制化的节目和音乐。“一旦遇到重大新闻、重大突发事件,IP广播网络就能及时传达播报或者立即纳入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为有序维稳提供保障。”
目前,上海已经在浦东新区建立了IP广播网络,这个网络为浦东打造出了一张声音名片。只要进入浦东新区,就能听到IP广播对浦东的介绍,让人时刻知晓自己身处浦东的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