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除了为数众多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各种“宝宝”类产品外,p2p、众筹等在街头巷议中也总是被人津津乐道。
当然,在互联网金融一片风光的形势下,各大不甘寂寞的金融公司也是纷纷试水,由其推出的各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是层出不穷。
一位专家表示,从去年开始,陆续有基金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就大数据方面的合作进行密谈,“这是互联网金融朝着更深层次进发的必然结果,毕竟,互联网除了用户群以外,更为核心的就是用户群背后的‘大数据’。”这一切告诉我们,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好,其背后的创新动力之一正是大数据。
崭新思维 缔造互联网金融活力
这些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并一直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是什么?据专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归根结底还是信用体系问题。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金融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抵押文化,在贷款的过程中严重依赖于抵押物,由于资产规模有限、信用体系缺失,我国中小企业由此很难得到大型银行的贷款服务。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借助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机构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微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其业务范畴、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用户定位、资金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解决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无法真正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的难题,从而从根本上消灭了这个问题。
譬如,作为阿里旗下的知名互联网金融机构,阿里小贷首创了从风险审核到放贷的全程线上模式,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形成有效联结,向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造福我国的中小企业。无独有偶,作为我国2013年的十大互联网金融企业之一的金电联行,正是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挖掘企业价值,缔造企业信用,从而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信用体系的问题。
不仅仅可以帮助到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以解决针对个人的征信问题。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对大数据的使用,天生具有优势。互联网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许的范围内捕捉信用评估所需要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信息,并将这些繁杂的信息提供给大数据作业系统进行处理,完成对个人或群体的信用价值的评估分析,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P2P 在对信用大数据的使用方面更有独特优势,他既结合了本身的双面性特点,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D1Net评论: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将高度依赖大数据,没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将“无枝可依”,没有这项能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很难生存,这正是对大数据之于互联网金融公司重要性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