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特兰pk谭雅玲:大数据+金融=?

责任编辑:editor005

2014-09-01 14:48:17

摘自:百度百家

我经历的角度30年做研究,只有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但是我们要去想,我们的数据概念跟西方的数据概念有巨大差异,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非常了解中国的状态,我可以讲我的经历也是一些故事。

主持人艾诚:我们站在政府的层面,除了大数据这方面技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信念的增强,那就是透明度,还有就是它的公信力。对大数据所经营的中国企业,我们彭特兰教授发现非常的年轻,但是也可以说非常的不成熟,有点急于求成,是不是我们应该更好地去理解大数据的规范,甚至是我们可以颠覆更新我们现在的规则,比如说,我们不一定要对采集数据负责,但是一定要对使用数据的结果负责,比如说我们是不是要考虑避免大数据可能造成的垄断,但这些担心和这些经验是不是可以应用到中国的金融行业呢?我们问一下今天第四嘉宾,谭雅玲女士,您所在的金融行业在大数据方面您发现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谭雅玲:首先是跨度太大,我们的基础不足,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大数据开启大未来,它是未来不是现在,中国的现在跟美国之间是不一样的,基础薄弱是我们的弱点,我作为金融人跟健康有关,跟卫生有关,我们得病的机率多了,得难病大病的机率多了,疑难症越来越多了,中国解决的是保健康、保安全,中国的经济才会有希望。所以我觉得如果从卫生或者是健康的角度,怎么把大数据对接到中国是要合理、公平,使我们的医务能够让老百姓得到福利。

如果从金融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不切实际应该是很多,金融本身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叫“信用、信誉”行业,信用和信誉要的是道德、责任和法律,这三块我们中国是有极大缺陷的,在美国借钱,借钱还钱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借钱不还,这叫骗钱。中国的角度基础环节薄弱,我们做任何事情是跳跃式的发展,我们这个跳跃式发展,底下是空的,一旦顶端做不下去会塌下来的,美国底端是非常夯实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警惕我们的风险不是盲目的大数据。

我经历的角度30年做研究,只有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但是我们要去想,我们的数据概念跟西方的数据概念有巨大差异,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非常了解中国的状态,我可以讲我的经历也是一些故事。

主持人艾诚:谭院长说,中国数据概念跟西方数据概念有很大差别,您猜猜她指的数据差别是什么?

阿莱克斯 彭特兰:可能她过高的估计了西方的金融系统,金融系统在西方刚刚开始理解他们自己的一些情况,他们利用的一些测量也是很古老的,也未必是很好的,他们刚刚意识到他们还需要提高这种测量的包容度、准确度、及时度,你们也知道我们这边的金融系统的革命,中国的基础我想说是新,相对年轻,不是那么广泛,但这里也有一种好的东西,没有太多的陈旧的东西需要去除,这里面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去做这件事儿,有一个很全面的,一套测量,来测量到我们的经济。

主持人:大数据在金融行业最火的五个字是互联网金融,都是顶着大数据的帽子说,这可以解决中国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比如说风险评估,信息评估,是这样吗?

谭雅玲:互联网金融脱离了金融专业本身最基础一个东西,历练,金融本身是要经过市场的历练,只有历练了才相对比较有经验,不是任何一个人拿起金融就可以做的,风险管理是年年不断的积累能做到风控的,而不是说我看到一个财富,我看到一堆的数据我就能做风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现在有的时候把金融过于简单化了,这样简单化可能在借用大数据的时候,不会得到你最终的安全保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我用一个比较极端的话来描述,投机取巧,成了这样的一种门道的话,对我们来讲就是不利的局面。所以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生产力不足的阶段,我们是以经济为主,而不是到了金融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在做金融,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再谈金融,谈金融大数据都是空洞的。

PK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