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技术的制约,地毯轰炸式的广告投放一直被广泛应用。近几年由于数据分析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出现了基于网页的精准营销——你浏览过的商品或相关信息会显示在你之后打开的网页广告里,但是这种基于数据采集的营销策略又因为涉及侵犯隐私而受到消费者的诟病,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十分高大上新名词“神经营销”,直接从你脑子里“挖出”营销者想要的信息。
神经学、数据科学和营销的奇怪组合
从神经到营销,感觉是不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神经营销就好比是一个准确度高得多的问卷调查,在获得了被试人的允许后,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全面精确地扫描大脑,从而获得消费者脑中关于其喜好和需求的信息,虽然听起来让人有点毛骨悚然,可是神经营销的准确度,同样也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还记得几年前那首红得发紫的Apologize吗,在这首歌发行之前,神经学科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通过脑波扫描,目光追踪及核磁共振等技术挖掘过一批被测试者的大脑信息,从而推测出这首歌一定会大红大紫,是不是很神奇?
基于神经科学的大数据技术
虽然听起来如此高大上,以至于有几分玄幻的味道,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神经营销学也是一种大数据技术,只不过它的实现基础是神经学。
在神经营销中,传统的通过传感节点,电子设备收集数据的方式被神经医学中的核磁共振等技术所替代,有了足够的数据之后,再选用合适的算法进行建模、分析,然后作出决策,便与传统的大数据技术无二了。
不过,神经营销虽然拥有高得出奇的准确率,但由于其“离经叛道”的收据收集方式,必然会引起各方的质疑,毕竟探测大脑这一行为实在过于超前,谁又知道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会不会被就此挖掘出来,到时可就是真正的全无隐私可言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种技术融合的学科越多,它所要考虑的层面也越多,像神经营销这样的技术,不仅要专注于数据分析技术,还必须考虑这种直面大脑的方式对被试者造成的神经学上的影响,顾虑颇多。因此,在前沿技术的选用上,应该综合各方因素,再做出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