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贵阳大数据领域捷报频传:在一份由零点有数集团针对全国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调研得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群众体验得分榜单中,贵阳在个人护照办理体验、企业注册登记体验两项测评中得分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三。7月1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将与贵阳市政府合作建设阿里巴巴(贵州)产业基地、无现金城市,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共建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这表明,贵阳大数据产业,正加快从“风生水起”向“落地生根”转变。
从微观视角看,大数据、块数据、数字经济等词语放在几年前,公众并不算熟悉,但在今天的贵阳,却与公众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数据铁笼”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工作展示在平台上、把绩效体现在数据中;“党建红云”既管住了干部,又用大数据精准扶贫;“筑民生”通过大数据政用带动商用、民用,发展方向准,使用技术先进;智慧社区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小区破解不少社会治安难题,实现了小区零发案……持续涌现出来的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大数据应用,正在不断提升大家的获得感、满意度。
从宏观视角看,3年多来贵阳全市上下始终盯紧大数据领域发力,既抓主体产业,又抓融合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运用不断涌现,传统产业、第三产业也跟着转型升级。大数据这个“拳头产品”,正有力带动贵阳经济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贵阳市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00亿元,出现了一批像货车帮、朗玛信息这样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本土大数据企业。实践证明,贵阳市以大数据引领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贵阳“要快一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这个“快一步”,核心之意当是做足“大数据+”大文章,尤其是要以政务应用带动商用、民用,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为商用、民用提供支撑,催生更多的商业应用、民生应用;通过更广泛的商用、民用,推动政务应用不断拓展升级、完善功能,为企业、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在全省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中更好地“作表率、走前列”,乃至于在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改善社会民生中探索出一条在更广范围内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担当起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重任。
今天的贵阳,生活中无现金支付已经相当普遍。小小粉面店的老板都已经意识到,没有扫码支付、不到外卖平台销售正影响着自己的生意。老百姓都在积极顺应大数据这一时代潮流,这样的支持和拥护是大数据“落地生根”的不竭动力。期望相关职能部门在狠抓大数据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中力度更大些,让大数据之“根”在生产生活中扎得再深些,真正实现大数据大家抓、大众享,形成全民生产数据、使用数据、利用数据进行创新的良好氛围,闯出一条后发赶超的新兴产业道路。
贵阳大数据产业,正加快从“风生水起”向“落地生根”转变。老百姓都在积极顺应大数据这一时代潮流,这样的支持和拥护是大数据“落地生根”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