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建成首个国家地质大数据平台地质云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张雷

2017-11-06 16:51:11

摘自:央视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利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地质云”可以通过超过14万份矿物数据的分析,实现对矿物岩石识别率超过70%的“刷脸”识别。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国家核心地质数据库面向社会全领域公开共享,并提供地质信息一站式云端共享服务。

最新建成并上线的“地质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理念建设,采用1个主中心、6个区域中心、12个专业中心的数据采集分发模式,在整合了我国前期地质调查大数据的基础上,可与30余家单位及70多个国家核心地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实时共享。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副主任 邢丽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它集成整合了建国以来国家层面地质工作形成的油气,矿产,能源资源,矿产资源,还有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的科学数据,然后实现了我们国家层面核心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地质云”的正式建成并运行,将更好地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在多行业间实现地质数据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首席专家 谭永杰:把原来系统中分散的各种数据汇聚起来,特别是可以横向地给其它的部委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服务。比如做油气勘探的部门、企业,还有一些做建筑、水利等工程的单位,现在他们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相关资料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能够真正实现管理服务决策的现代化。

中国地质调查局:人工智能 矿石也可以“刷脸”识别

“地质云”的建成,可以说是我国地质调查几十年大数据和多项信息的集成。凭借着地质大数据的支持,矿石也可以“刷脸”识别了。

在北斗卫星精准定位的帮助下,我国地质调查野外调查人员可以通过“地质云”的智能终端,获得野外环境地质数据的实时推送。智能化地质调查模式的应用将会引领我国现有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转型升级。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首席专家 谭永杰:我们的工作人员到野外以后,通过他的智能手机,或者他的采集仪,可以自动弹送这个地方的一些地质的背景数据,也可以弹送这个前一个这个地方的工作成果,帮助这次调查做一个参考。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地质云”可以通过超过14万份矿物数据的分析,实现对矿物岩石识别率超过70%的“刷脸”识别。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新民: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前做了什么,现在做了什么。而且这里的数据有些是历史的数据,有些是实时的数据。用信息化的技术来支撑野外工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下一步,“地质云”将进一步完善数据库,拓展用户范围,发布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产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