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并在2017年,掀起了整个金融圈的“科技革命”,并带来了消费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对于中国金融的推动力,功不可没。有功,但也有过。
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在采取“撞线式创新”。P2P的野蛮生长、现金贷的混乱不堪,资管市场的脏水横流,让监管头疼不已。
对于互联网金融投资者而言,一旦平台出现问题,用户维权和取证都是难题。行业因此,陷入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之中。
此外,区块链数字货币概念的火热吸引着人民争相追逐,过度炒币行为层出不穷,与之相关的骗局也应运而生。相信大家在新闻中看到的有关“区块链诈骗”的负面词汇只多不少。

很多行业参与者因为太过急功近利,不惜借创新之名,行圈钱诈骗之实,更自作聪明挑战监管底线,这些所谓的小动作却正在一步一步毁掉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好前景。
然而,这些行为就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差不多,就是完全地脱离实体经济,自我炒作自我交易去了。过度炒币跟过度炒股一样,都是不利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
总之,金融行业环境的监管一直令当局者头疼,也让很多真正的投资人士对市场心灰意冷。
区块链的解决之道
面对这些问题,一份报告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穿透式监管”。在这套系统中,监管保留一个“超级后门”,可以用上帝视角俯瞰系统。
如果发现了节点出现异常,监管可以随时冻结账号的资产。对于违法的交易,监管机构可以撤销或者强制停止。
来设想一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会是什么样子?
互金企业就如透明一般,呈现在监管面前。资产穿透、行业信任、数据共享,都再不是难题。
并且,这一思路正在被实施。已经有不少监管区块链落地的案例出现。
2017年年末,四川省自贸区金融服务局,上线了一套新的区块链金融监管沙盒系统,目的就是用来监管“小贷公司”。

这套“沙盒系统”一共布置了9个节点,链上的有监管机构、银行、大数据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
公司能看到自家的数据,监管机构能看到所有的数据,甚至可以介入,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和报告中的区块链监管基本一致。
小贷公司的数据,基本都要求“上链”:如账务系统,业务审批流程、借款明细等等。
而监管机构,几乎开启了上帝视角。关联交易、自融、违规这些操作,都难逃法眼。
“在上线第二天,系统就检测出了关联交易,额度还不小。”负责人称,“监管机构还把这个案例,带到金博会宣讲。”
随着这一套新区块链金融监管沙盒系统的成功运用,未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这样的监管系统必将大规模推广。
新监管时代的到来
面对金融科技的异变与冲击,金融监管风控监管面临怎样的挑战?监管到底是怎么看待区块链的?是数字货币背后的“割韭菜利器”?还是大可利用的新兴技术?区块链想要落地监管要对抗什么,妥协什么?区块链通往数字文明之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