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区块链人才培养从高校开始

责任编辑:zsheng

2018-09-06 08:37:45

摘自:新浪新闻

年轻人虽然是区块链行业主力军,没有历史包袱,思维更加开阔,但因为未经历过传统创业的艰辛,对商业模式也缺乏深入思考,可能会遇到很大挑战。

年轻人虽然是区块链行业主力军,没有历史包袱,思维更加开阔,但因为未经历过传统创业的艰辛,对商业模式也缺乏深入思考,可能会遇到很大挑战。

80后的李晋长相年轻,看起来像个刚毕业的学生,但他已经拥有了多重“资深”身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连续创业者、创业导师及天使投资人。

老师使命使然,他的创业也多和人才相关。双创大潮来临前,他的“闪电孵化器”就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区块链领域,创办Node区块链加速器,在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加速培养优质人才。

在西安,金色财经记者见到李晋,就行业人才发展相关问题,李晋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结缘区块链

2012年,李晋参加斯坦福大学的在线编程慕课,有趣的是,课后一项作业是让学生自己挖比特币,并用挖到的比特币互相众筹各自的项目,才能够结业。

那是李晋第一次接触比特币。但在那时,他并没有意识到比特币的价值,毕竟比特币看起来只相当于课程积分。结课后,他将此事抛诸脑后,挖到的比特币也不知道存到了哪里。

2015年底,李晋再次听别人提起比特币,才想起12年的课程。这时已经开始有了链圈币圈之分,技术出身的李晋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产生了兴趣。

作为计算机学科的老师,李晋发现,比特币系统非常优美,整套逻辑也很全面。直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比特币最初的构思仍然显得很完善,这在通常的软件系统中并不多见。

2013到2016年,李晋的闪电孵化器一直在做创业孵化,包括互联网、智能硬件、消费升级等板块,孵化出“小米对讲机”等小米生态链企业。但自那以后,他将主要时间放在区块链上,孵化并投资诸如纸贵科技等高速成长的企业。

不过,李晋对区块链的发展仍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完全落地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之前要做很多铺垫工作,“甚至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一定能实现由区块链思想构建的宏大愿景,所以我们要发挥愚公移山精神,让更多人才接力传承。”

他还认为,任何行业都是金字塔结构,顶尖人才都很稀缺,区块链行业更加特殊,连通用型人才都很缺,还处于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

人才是区块链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李晋的精力更多转向了高校人才培养上。

他谈到,虽然西安高校毕业去往北上广深的人才较多,但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现象比较明显。今年“抢人大战”中,各地都在抢人才,其中西安高校多,人才储备基础强,且离职率低,适合长期培养人才。

授课时,李晋强调顶尖人才应该具备的几个能力:独立思考、不为干扰、快速学习能力,另外,他还会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他也不无担忧,年轻人虽然是区块链行业主力军,没有历史包袱,思维更加开阔,但因为未经历过传统创业的艰辛,对商业模式也缺乏深入思考,可能会遇到很大挑战。而真正高水平的创业者会在市场冷静之后沉淀下来。

他同时表示,泡沫现象每个新兴行业都有,只不过区块链行业离钱更近,将泡沫放大了。

深耕高校,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

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西电及西安几个工科院校在区块链底层技术如密码学、分布式网络等方向有学科基础,所以,2016年,李晋在西电创办了区块链专项孵化器“闪链创新空间”,希望为老师、学生做引导,孵化一些有趣有价值的项目。

举办一系列讲座的过程中,李晋从学生那里也收获很多东西,“一些学生技术能力很强,会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跨学科的老师也加入到讨论当中,一起头脑风暴。”

为了让区块链作为学科内容在高校中名正言顺地立足,2018年初,纸贵科技参与进来,与李晋共同成立“Node区块链加速器”。Node在西安六所高校开设了正规课程,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科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大致分为了两类:通识教育课程和技术开发课程。

例如,在西电,Node开设《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开发实战》开发课,共32学时;在西交大开设《区块链原理与应用》通识课,共16学时。

让李晋感到意外的是,虽然是选修课,但每次开课都是人数爆满,西电的课程曾有700多人报名,创下了学校历史之最,但略有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太大的教室,也没有足够的助教,最终只好选出400人上课。

在Node加速器的持续推动之下,一些学校后续开设了研究生课程,逐渐将区块链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在李晋看来,想成为区块链核心工程师,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往区块链上迁移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因为区块链涉及的知识非常多。

不过他认为,除了普遍关注的技术人才,区块链领域还需要培养产品经理、运维、产品运营、用户增长、媒体、金融、法律等方面人才,尤其需要综合型人才。像产品设计师,不但要懂需求,还要懂技术,甚至需要深入研究通证体系、机构治理等问题,这将是培养区块链人才的难点。

课程推进过程中,李晋也遭遇到一些阻碍,师资力量是最大问题。学校内懂区块链且能跟上前沿发展的老师很少。大多数教授讲课的问题在于,通常会在自己专业方面讲得很深,但和区块链的结合讲不多,“他很可能不知道区块链中的密码学是怎么用的。”

而产业界真正的专家难以花大量时间到学校授课,来讲的人多半出于商业目的,将课堂变成项目发布会,对学生没有营养,这是李晋开课慎之又慎的原因。

因此,一开始,大部分课程都由李晋来讲授,补充小部分业界嘉宾去讲书本上学不到的话题。为了让课程标准化和保持每堂课的连贯性,李晋把课程当产品不断打磨,甚至要求其他老师按照他的课件来讲,尽可能控制课程质量。

他认为,所有技术领域都需要长周期投入、保持耐心,他曾经带过的一些互联网创业项目,虽然没有成功,但很多创业者后来成为了互联网业界的一线人才,几年后可能重新创业。区块链的逻辑也是一样,李晋2016年带的一些学生已进入比特大陆等区块链公司就业,成为行业的贡献者。

“这会成为一个正向循环,一批学生投入行业中去,他会再影响后面的一批人进入。”

课程方面,除了情怀,李晋也想要探索商业模式,使得公益能与商业结合。同时,区块链行业任重道远,人才缺口是持续性的,因此,人才培养需具备正向循环能力,才能持久发展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