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区块链,让知识产权“流动”起来

责任编辑:zsheng

2018-12-19 17:54:57

摘自:链人APP

自从2004年支付宝上线以来,数字金融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冲量和效益方面,而是更加注重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金融技术方面的赛跑。

有竞争就会有创新、有创新就会有成果,如何保护这些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条件的数字金融创新成果,数字金融又能否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金融手段保护其自身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产权?本文为你揭晓答案。

何谓数字金融?

简单来说,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在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早在2015年,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与西南财经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就在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报告》中提出:数字金融的出现意味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精神的渗入,正在极大地改变金融领域。

报告描述,数字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深度渗入和融合。一是网络技术对金融的渗入:网络技术能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变金融交易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拓展交易的可能性;二是互联网精神对金融的渗入: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平等、普惠,数字金融反映了社会组织和网络平台在金融业的兴起,金融分工和专业化将会被淡化,而金融的普惠性将增强。

报告强调,数字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没有关联,更不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个异生物或类生物。它是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能够将互联网精神渗入传统的金融行业,使其生发出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形式。区块链如何保护数字金融创新成果?

数字金融对当前大环境下各行各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推动数字金融不断完善的动力是使之与先进技术有效结合,加大创新力度,制定战略并推广实施。在此过程中,必将产生一系列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条件的数字金融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但是,对于大多数创新成果而言,要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往往需要办理一系列繁琐的手续,耗时长、效率低;此外,即便申请成功,也还是面临侵权、盗用的问题。

区块链作为数字金融领域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有效解决该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运用区块链搭建一个存储创新成果、记录所有权、提供电子公证的系统,一方面可以让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侵权现象的发生——成果一旦存储即被区块链网络内各节点共同认可,无法篡改。

技术+金融双管齐下,让知识产权“流动”起来

在运用区块链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结合一些数字金融手段,能够在此基础上用“活”知识产权,便于知识产权交易。

在区块链系统中引进数字代币机制,将已在链上登记的知识产权按其价值与相应数量的代币绑定起来,可以使知识产权价值数字化,让交易更便捷。

链上的知识产权交易可分为永久交易和单次交易,无论是将知识产权转让、质押,还是仅出售单次使用权,都由智能合约在触发符合交易的条件后自动执行。通过以上环节,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与数字金融深度融合,不但能有效激发数字金融以及其他领域的创新活力,也让知识产权得以“流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