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资产数字化必然要求区块链源链,源链数字资产发行包括政府主导与非政府主导,具体方式包括中心化与去中介化两种。其中政府主导的数字源链代表某种一国公共服务的数字资产,非政府发行的数字源链代表某种具体应用的数字资产。
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于2017年9月4日由七部委发布公告叫停,引起人们对于我国区块链数字源链今后走向的再思考。从七部委的联合公告中可以看出,这次监管行动主要针对的是非源链代币融资乱象,将区块链行业发展与数字货币区分开来,将比特币、时间链等相对成熟源链数字资产与ICO项目发行代币区分开来。
但是比特币和时间链应该不是数字资产发展的终结,资产数字化的发展正成为一个趋势。正如杭州市出版业协会区块链实验基地代表提到,“资产数字化会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性产物,这是数字经济所决定的。
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它的交易效率超过了生产效率,从而使得整个经济发生变化,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交易,而今天的纸币、央行货币的中心是为了生产,为了投资、资本回报、利润、利率结构等,它的整个货币中心是在生产环节上,而今天所发生的这个变化是使得经济中心到了交易环节,交易效率大大地超出了生产效率,经济本身在这样的变化,因为交易成本形成了企业,但是现在交易的边际成本是趋于零的,交易成本本身也是极速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定的数字资产是从网上发生的必然是一个趋势。”数字经济的发展的一个具体体现是,资产数字化正成为趋势,包括全新的数字资产以及传统资产向数字资产转移。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其所著的《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一文中提到中国正研究发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必须由国家主权保障,为此,我国数字货币在设计时的初步考虑是: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M0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
资产区块链化的两大动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来临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的情况下,发展数字资产成为了一种战略选择。总体来说有两类,一种是通过政府通过央行主导来发行数字货币,另一种则是非政府主导的源链数字资产。
政府为什么发行数字货币呢?根据经典金融理论,货币是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由于目前货币是通过发行纸币的方式实现,而纸币是一种物理存在,央行对于其所发行的纸币的具体存在形式、规模、使用情况是很难掌握,只能有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而这种估计常常会导致货币政策出现误差。由此如果发行数字货币,可以精准地跟踪货币的实时情况,可以实现对货币政策的更精准把握。鉴于这些数字货币是可编程的,政府甚至可以借助各种脚本来控制如何使用这些新增货币。
而非政府主导的源链数字资产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呢?可以说,只要来自与人们利用能源或时间创造的源链数字都代表了一种数字资产,其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支付该区块链记账人的记账费用。对拥有某种数字源链的人来说,该种源链所代表的现金流权益本质上是一种使用区块链应用的权益,他可以用于将费用支付给将一笔笔交易记载到区块链上的记账人。如比特币就是一种点对点支付工具,非常纯粹;而时间链就是一种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进行对应实际资产进行数字化,从而真正的实现资产数字化快速应用的标准件。
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非政府主导,都有中心化与去中介化两种模式。政府主导的中心化发行数字货币,即相当于法定货币的电子化,而去中介化数字资产就好比将传统资产进行编码数字化用区块链智能合约进行对应资产最小分割形成数字存储。非政府主导的数字源链去中介化则形成我们通常所谓公有链,而中心化发行则形成所谓企业链、联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