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移动办公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办公的新模式,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打造开放平台、建立协作共赢的云服务生态的重要工具,而备受青睐。
移动办公≠传统管理模式+移动端
早期移动办公产品,受限于市场容量以及移动应用环境(如通信网络、智能终端普及度),大多是从OA、ERP、CRM等单一的功能点切入。伴随着企业用户移动办公需求的多样化,以功能集成式、一站式的云平台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用户的更多办公需求而逐步被市场接受,成为移动办公首选。这其中不乏云之家、钉钉、企业微信、我不忧等综合式云平台产品。
第一财经发布的《2017智能移动办公行业趋势报告》指出,2017年移动办公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4亿元,并预测2020年达到120亿元。市场规模逐渐增大,企业办公走向移动化,这场‘市场教育’之战已经尘埃落定。但围绕着移动办公对企业的价值之争,仍然晦暗不明。这其中包括最基础的认知:移动办公是将企业办公模式复制到移动端而已。对于移动办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套路”之中。
企业推行移动办公,管理观念首先要变革。一个简单的测验:你所在的企业推行移动办公产品有多少员工抱怨过?员工“下班后不续用产品”比例多少?“随时随地移动办公?8个小时上班还不够吗”...传统办公管理模式,以“一对多”树状层级式的架构,员工在流程中被动接受,如同标签。但在移动办公场景中,企业内部员工结构发生变化,员工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移动办公强调员工自主性转变,管理上注重灵活、自主性。
移动办公产品,应致力于为企业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氛围,并且量化和可视化员工的工作行为,通过驱动员工自我提升的方法实现组织价值的持续增长。而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传统管理思维和模式上的‘移动化’。
使工作高效便捷、打通信息孤岛只是基本特征
沟通协作是企业移动办公当中的高频使用场景。大多数的移动办公产品将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的即时通讯,以及任务下达、工作汇报等功能整合起来。甚至有产品为及时提醒员工查看并处理,设置消息推送,以便解决工作协作的效率问题。
其次是流程审批‘移动化’。针对纸质办公时代流程审批繁琐、进度缓慢的问题,移动办公产品将请假、出差、借款、报销等流程移动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都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完成审批,从而提高流程效率。
第三移动办公能够解决传统办公中各系统独立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传统的办公模式下,企业通常会根据业务需要建立多个独立的办公系统,因而极为造成信息处理和反馈的不及时。移动办公产品没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时效问题,打通办公室的信息壁垒,让办公更加协同有序。上述特征是目前企业用户、移动办公产品较为注重的特点。但远远不够。
未来应契合企业发展需要,创造直接价值
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企业移动办公平台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比例已经达到99.0%和95.6%。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的兴起,云服务正在成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移动办公平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长远看,移动办公平台的价值在于契合企业纵深发展需要,向业务处理、生产经营、个性化员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增值服务等纵深发展。同时积极创新大数据技术融合,为企业采集大数据资源,拓宽大数据应用场景,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创造价值。
挖掘数据,驱动企业用户创新发展
数字信息时代,企业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是首要课题。据网易云一份《2017年北上广深企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所有企业应对挑战的主要战略,预计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然而,市面上移动办公产品多集中在办公流程的信息化和移动化,虽然掌握了企业自身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数据,但较少将其应用在优化、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指导企业决策上。随着企业竞争压力、经营成本的逐年增大,移动办公产品应积极与企业深入合作,帮助企业挖掘办公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发现企业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以提高企业效率,指导企业优化经营决策。
未来,随着企业的办公需求从效率提升逐渐向企业纵深发展需求迈进,移动办公平台将会更多地与企业具体需求场景相融合。未来的移动办公,不仅只是对碎片时间的整合、利用。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移动办公。未来的移动办公,将不断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真正实现办公数字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