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最近发布的《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2013~2017年预测与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41.5亿美元,未来2~3年将会是移动应用的高速发展阶段。在移动应用和IT消费化趋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员工将自带设备(BYOD)到工作场所,使得企业也“被迫”随之改变。
对于BYOD大潮,疏而不堵是企业应当有的态度,因此制定适当的BYOD管理策略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以授权员工选择他们所喜欢的设备,并鼓励提升工作场所的移动性。如果员工能够使用其首选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自主决定何时、何地访问工作所需的商务应用、数据和信息,他们会变得更具有效率。当然,这同时也引发了IT团队的担忧,不过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允许用户自带设备连接企业网络仍存在一些误解。
制定BYOD管理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打无准备之仗。任何BYOD计划的出发点都应该是:正确调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了解最佳实践规范。思杰之前发布的“未来工作场所报告”访问了全球1900名企业IT高管,发现一般来说IT人员、CXO们以及人力资源主管是BYOD策略制定过程中参与程度最高的群体。要让BYOD管理策略取得成功,所有利益相关者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关键要点达成共识,不要人为地让BYOD变得复杂,否则即便策略能够全面实施,其过程也会相当艰难。这些基本要点包括:哪些部门和员工将加入这项计划?允许哪些设备参加?哪些企业应用和数据可以提供?公司将提供哪些服务?使用自带设备的法律后果有哪些?设备费用由谁支付?设备最终归谁所有?在明确参与计划的各利益相关群体的要求之后,再据此量身定制BYOD策略。
2、简易、安全为本。企业用户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IT基础设施,同时部署“软件即服务(SaaS)”应用,以此为BYOD策略的安全高效实施提供支持。IT团队也无需再把精力集中在设备的配置和维护上,相反,他们能够专注于提供安全服务、对虚拟桌面和应用的安全访问以及基于云计算的服务。
简而言之,BYOD的实施务必简单和安全,以此消除各种障碍。思杰公司实施BYOD计划后,一半以上的员工表示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改善,而公司每年的运营成本也节省了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