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是移动入口的独有者!
我们曾经是移动入口的独有者,那时候日子很好过!
那个时代就是移动通讯时代刚开始的时候,手机的1G时代,模拟时代,中国移动是移动通讯的代名词,手机这个终端的入口上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打电话,中国移动100%绝对占有这个入口。
随着2G数字时代的来临,手机具有了短信的功能,以及其它一些初步的互联网功能,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移动市场越来越大,国家派来了电信和联通参与竞争,这个入口被三分天下,但是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市场营业额、利润等越来越大,所以日子还是很好过!
我们正在失去对移动入口的主导权!
随着管道技术的发展,3G时代来临,也标志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正式到来。如今,4G时代都来了、云计算时代也来了,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一台移动的PC乃至计算机了—凡是PC、计算机具有的功能,手机几乎都可以拥有:上网浏览、视频电话、网络电话、网络短信、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移动支付、手机搜索、网络安全、手机邮箱、电子商务……这时候,一觉醒来,我们才发现,以李彦宏、马云、马化腾为首的BAT们一下子全都变成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再是原来的电信和联通了,这些对手比他们更可怕!有些市值已经或要超过我们!这说明我们正在失去对移动入口的主导权,因为这个主导权的失去,日子正越来越难过!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都被BAT们分去了,被微信、百度、阿里巴巴等等分去了。主导权问题的实质是谁能拥有这个入口,谁能拥有一个别人离不开的服务,从而拥有海量的用户,拥有海量客户带来的价值!
现在我们对这个入口的占有比例连一半都不到,才勉强33%!当然,你还可以按照收入、按照市值、按照周围的人手机中的最常用的APP中占有的数量来测算,最终结果都会大同小异。
还不止于此,如果把中国移动对移动入口的占有率历史数据摆出来,你就会更加惊愕了!
中国移动移动入口占有比例:
1G时代100%
2G时代55%取08年3G上马之前的收入份额
3、4G时代33%
失去主导权后果很严重!
是的,如果失去主导权,后果很严重!日子将没得过!
如前所述,对中国移动自己而言,虽然市场份额在下降,但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还在增长,只是缓慢了一些而已。按照管理经济学理论的观点,这说明正处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拐点前(图中的A点),紧接着将是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图中的B点),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回光返照、黎明前的黑暗。过了这个拐点,那将会是收入总额、利润总额都下降的衰退阶段,那才是真正难过日子的开始!(如图所示)
这么说来,从经济周期的规律来看,这样的结果是必然到来了?非也,理论只是理论,如果理论全是对的,那么,那些几百年都基业长青的公司岂不是不应该存在?只要我们重新找回对移动入口的主导权,我们就能摆脱那种看似必然的命运。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找回这个主导权呢?
我们应该如何找回这个主导权?
为了好日子,我们应该如何找回这个主导权!
那么,我们如何做呢?靠飞信吗?靠无线城市吗?靠模仿微信打造一个东东吗?非也,模仿别人是很难超越别人的!如飞聊比腾讯还早,但仍做不过人家!我们必须从我们特有的东西出发,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么什么是我们特有的,互联网公司没有的呢?答:管道业务,也就是流量业务!
是的,这个业务是互联网公司无法跟我们竞争的,不管你是腾讯还是百度还是阿里巴巴,不管你BAT多么厉害,没有移动公司的流量你们的业务照样无法使用,一定沦为摆设!
是的,这个业务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要赢,因为只有2家可以跟我们竞争,那就是跟我们不可同日而语的电信和联通。而BAT和互联网公司们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资格跟我们同台竞技!
是的,这样的业务是每个客户—我们现在的6亿多客户,每个都必备的,必须需要的!
试想,如果我们开发出来这样的APP,经过测试成熟之后推向市场,通过定制机,我们一夜之间就可以拥有所有智能机客户—发展速度超过微信!
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在战略层面上就流量经营达成了共识,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流量经营。从流量经营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我们现在连流量经营的入口都没有,何谈流量经营?问题就这么简单,这么直接,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而原因正是因为它太简单、太直接!这叫做灯下黑,叫做阴影效应。
我们的答案是—
所以,回到起点,回答我们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的答案就是—
开发流量APP,一个客户使用移动的流量、管道时时都离不开的APP,然后以此APP为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战场的大根据地,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延伸我们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扩大我们的客户份额、收入份额。通过终端定制、通过MM、通过各种应用市场,迅速占领移动终端的入口,重新成为终端入口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