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11月14日讯(北京)
不知是“爸爸,去哪儿”带火了“去哪儿网”,还是“去哪儿网”的营销带动了“爸爸,去哪儿”的收视,但“去哪儿网”的智能语音搜索倒是很有意思。
据企业网D1Net记者亲自体验,“去哪儿网”网的智能语音搜索识别率已经较高,并具有了一定的自然语义的理解能力。据了解,“去哪儿您说”智能语音搜索是由百度提供的独家技术支持,依托百度的海量语料库、语音库和全球领先的语音处理技术,其成功模仿了人类的听觉,可准确理解用户的语言表达。不仅在技术指标上做到抗噪率和准确性行业领先,还在移动旅游垂直领域对搜索词识别实现了多项独创性创新。通过与“去哪儿您说”对话,可完成智能化搜索机票信息,个性化筛选航班的过程。如果用户表达的信息不够全面,它还会像面对面的客服人员一样,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综合上下文来明确理解用户需求,确保为其查询到最符合需求的航班。
由此可见,智能语音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
中国语音发展之痛
在语音应用逐步宽泛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语音市场其实走过了漫长的摸索时期,也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症状如下:
语音产业单一
90年代中期,国内语音产业还是以科研所为中心的单一产业阶段,科大讯飞的诞生,才正式开户了国内语音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加上IBM等国外巨头在中国始研发语音系统,Nuance也掀开了中国市场的帷幕,联想等公司开始跟投科大讯飞,在解决语音技术的研发资金问题后,语音产业才正式起步。
相比较国外的产业动态,中国语音产业起步较晚,语音应用较为单一,近二十年的发展,有科技媒体人直言称这个行业发展“慢热”。
语音厂商单薄
语音技术研发时间长,需要有长期、大容量的语音数据作为依托,就如长跑,比拼的不仅是耐力,还有精神的毅力!语音研发的长期性,见效缓慢,除了企业领导人有极强的信心外,还需要有超强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持。
观之国内的语音厂商,科大讯飞为龙头,目前有些积累的也不过捷通华声、云知声、中科信利这几家“背景”深厚的语音公司。这里的“背景”深厚企业网D1Net打了双引,因为科大讯飞出身于中国科技大学,有着浓厚的中国院背景,加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才得到了飞速发展;云知声较科大讯飞起步更晚一些,但同样具有深厚的中国院背景,在各种场合,云知声称呼科大讯飞都是“哥哥哥哥”的叫着;捷通华声倒是个苦孩子,依托在国外累积的一些资金及十多年的技术积累,走得艰辛,好在去年终于被百度看上,联了个好姻。
语音人才短缺
企业网D1Net通过走访行业各界人士,发现大家最痛为疾首的是语音技术人才匮乏问题,这几乎是这个行业的硬伤,目前,国内出产语音人才的高校相对匮乏,仅清华、北大、中科大、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声学所5家单位,年出产博士、硕士生人数最多75人。每年输出的这75人,要撑起中国语音行业的一面天?企业网D1Net实在是为整个行业捏把汗。
语音厂商闭关自守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以前,语音市场是个小众市场,所以这么多年的发展非常缓和,大家都没有找到更好的语音应用方式,就这么个小市场,就这么几家语音厂商,相互拆台、无序竞争、各自为政、闭关自守、服务同质化等事情经常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语音应用市场的发展。
国内市场的几个语音厂商应该更加开放、合作,中科院声学所所长助理颜永红研究员就呼吁:“中国的语音厂商们就应该以开放的胸怀,来共同推动中国语音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