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对于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的反垄断调查结果或将浮出水面,而这也是中国政府此轮反垄断行动中的重要一环。
8月25日,据接近发改委与高通商谈的知情人士对外透露,关于专利费价格调整问题,高通公司与发改委已达成初步一致,具体方案双方还在协商中。
发改委对于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3年11月。据知情人回忆,“电脑被带走、高管遭问话”的情景多次在发改委突击搜查高通北京和上海公司时发生。2014年2月19日,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向外界证实,发改委正在对高通有关价格问题进行调查,原因是高通涉嫌滥用无线通讯标准。7月24日,发改委确认高通垄断事实,进一步向中国相关公司调查高通的销售数据。
其间,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伯利分别于4月3日、5月8日、7月11日、8月21日四次率团到国家发改委交换意见并接受询问。而8月22日,即高通团队第四次到访发改委的第二天,国家发改委官网发文称,高通公司愿意就中国发改委7月11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所关注的问题作出改进,将进一步努力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高通公司亦向媒体声明称,“Qualcomm(高通)公司领导团队与发改委就数个议题进行了协商沟通,以期努力达成一个全面解决方案。我们会继续与发改委配合,除此之外,暂无其他说明。”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美国高通公司因掌握着CDMA的全部核心技术得以“统治”手机市场。“几乎所有支持中国新4G标准的高端手机都采用高通芯片。”业内人士称。根据高通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截至2013年9月29日,高通全球总营收额达249亿美元,其中在中国市场营收额达到123亿美元,占比达49%。谈及高通在中国的业务垄断,这已是被引述和用以佐证的最多的例子。
中国政府此番反垄断,将对高通及国内手机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震动,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无论案件的最终判罚结果力度如何,反垄断调查的开展都是对高通以往商业模式的警示和警告,“独食”产业链条的格局终将被打破。
被诟病的“高通税”
今年2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旗下的手机中国联盟向发改委递交材料,其举报内容主要围绕高通在中国的专利授权业务及相关价格问题展开。而正是该举报引发了中国政府对国际手机芯片巨头的反垄断调查。 “高通的垄断主要表现在将专利许可与销售芯片进行捆绑、拒绝对芯片生产企业进行专利许可、以整机作为计算许可费的基础、将标准必要专利与非标准必要专利捆绑许可、要求被许可人进行免费反许可、对过期专利继续收费以及在专利许可和芯片销售中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等七项涉嫌违法行为。”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外界解释。
其中,以整机作为计算许可费的基础成为高通公司被业界诟病的最主要的焦点问题之一。“高通是按照整机出厂价的5%收取专利费,而芯片只占总成本的4%-10%之间,显示屏、电池、内存、摄像头等众多与高通专利无关的部件也都被包含在收费范围之内。”长江证券(000783,股吧)[0.70% 资金 研报]通信业研究员陈志坚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称,关于高通专利许可费的诟病还体现在,高通在WCDMA、LTE等标准中的专利份额已下降,却依然延续CDMA的标准进行收费等。
关于高通专利的收费,另有使用高通专利的某国内手机厂商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明,高通公司的专利授权费包括固定的授权费和浮动的专利使用费两部分,对各厂商固定的授权费通常为几十万至百万元不等;浮动的专利使用费即按手机的出厂价向手机厂商收取一定比例的专利费。在中国,WCDMA和CDMA手机的专利收取比例为5%,LTE的专利收取比例为4%。这一价值不菲的专利收费比例及模式被业界冠以“高通税”之名。多年来,很多国内手机厂商对此抱怨不断却也表示无可奈何,“高通毕竟是手机市场上最大的芯片供应商。” 该手机厂商人士说。
根据财报分析高通的营收结构可以发现,高通的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芯片,二是专利授权。高通公司2013年财报显示,该公司的营收总额为248.7亿美元,其中78.8亿美元的营收来自于专利授权业务,占总收入的30%,但需注意的是,从利润表来看,专利授权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高于87%,达芯片业务的两倍之多。也就是说,专利授权业务以30%的营收占比,为高通贡献了高达87%的税前利润。
依靠专利授权业务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谋取暴利,这近乎已成外界对于高通公司的一致指控。“这也恰恰是高通公司这个生意人的精明之处。”一位不愿具名的移动通信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如何把全世界的钱赚到自己手里,高通其实早有布局。首先,高通公司采用低价格竞争的手段占据了高端手机芯片市场,形成垄断地位之后,取得了话语权的高通便主要依靠售卖与芯片捆绑的专利赚钱。“换句话说,就是下游的手机厂商为了生产高端手机,须购买高通芯片,而同时又不得不同意高通的各种专利费要求。”
据本报记者了解,除了上述策略的制定,高通在如何控制并出售专利上还有着更为细致的设计,而把手机芯片厂商剔除在专利授权的范围之外,则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拒绝对其他芯片厂商进行专利授权,转而向这些芯片厂商的客户收取专利费,如此才能维持其按整机收费的模式。”王艳辉称。
而根据《企业观察报》记者从国内如联发科、展讯、大唐联芯等主要手机芯片商处获得的信息,这些企业均未获得高通的任何专利授权。以联发科为例,为获得进入3G市场的敲门砖,联发科曾于2009年与高通公司签订过合作关系,但据当时的协议及相关材料显示,高通并未向联发科授予任何专利,联发科客户仍需自行取得高通的单独授权,且联发科必须向高通报告自己客户的名单及采购数量。2013年,联发科和高通对协议进行了修改,此后不用再向高通报告客户的采购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