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汽车圈有资深人士跟电驹哥讨论说,这些年虽然中国发展壮大了,但都是虚胖,人家美国是一身腱子肉。一较量,就不行了。真是太形象了。
在这场较量中,芯片成了中兴的死穴,特朗普轻轻一点就大功告成。这不仅暴露了中国某些产业大而不强的事实,也暴露出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的薄弱。
殊不知,像芯片这样的死穴在中国汽车产业身上也有不少。这些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了2800万辆,有的自主品牌销量也超过了百万辆,令人扬眉吐气。可是,正如上述资深人士所言,这也都是虚胖。
就拿芯片来说,它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几十年的死穴,未来在智能化、网联化时代,依旧是中国汽车的死穴,甚至是更大、更易进攻的死穴。不管造车新势力还是老势力,概莫能外。中兴芯片危机只是个汽车芯片危机的预演。
这不是危言耸听:5月31日,在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罗兰贝格共同推出《新趋势下车企未来竞争力报告》。《报告》认为,在汽车行业迈向智能化、自动驾驶、数字化与电气化趋势下,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数据处理量不断增大,外界对汽车计算架构以及芯片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届时超算芯片会成为核心部件。
《报告》提出的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国外在自动驾驶超算芯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形成巨头主导的局面。英伟达基于其强劲的GPU平台,自研打造其自动驾驶平台;英特尔、高通通过收购,并借助自身领域优势,完成自动驾驶超算芯片的布局。
相反,国内自动驾驶超算芯片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较低。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主要受制于产业链两端,设计与制造两大环节的主要瓶颈在于人才与技术,而销售端遭遇行业巨头的市场封锁。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过两年自动驾驶、智能化普及了,中国品牌汽车也实现了自动驾驶,万一哪天特朗普又挑起贸易战,在芯片上再做点手脚,预计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要在路上趴窝或死机了。或者就是乖乖向特朗普投降。总之局面肯定跟中兴一样被动。
这就是中国汽车在芯片领域面临的严峻事实。无怪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感慨中国汽车的芯片危机。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也感慨,这些年中国汽车有很大升级,但核心零部件的进步不尽如人意。
搞笑的是,最近国内汽车业一直在打口水架,争论造车新势力和传统势力谁能活下去,却很少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共同面对关键芯片技术的国际垄断。
芯片用处有多大?为什么是汽车新四化的死穴?
要想了解芯片对于汽车新四化的重要性,先了解一下汽车芯片的作用。芯片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几乎起着 “生死攸关”的作用。
芯片在汽车领域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说,没有芯片汽车就无法运行。除了常见的多媒体娱乐系统、智能钥匙和自动泊车系统外,芯片还广泛应用在汽车 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电动助力转向、ABS、电子稳定性系统(ESP)、行人保护、胎压控制、电动车窗、灯光控制、空调系 统、座椅调节系统中,堪称汽车的神经。
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大约生产了7500万辆汽车,平均每辆车采用了价值约300美元的芯片。彭博产业研究(Bloomberg Industries)2013年6月23日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平均每辆新车的半导体成本达到329美元。
随着汽车智能化、车联网、自动驾驶、安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芯片的使用将更加广泛。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汽车芯片的市场产值达41亿美元。 正如上文《报告》所言,汽车新四化时代,由于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兴起,超算芯片将成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跟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的地位一样,甚至更重要。可以说,没有芯片就没有汽车。
可惜的是,芯片危机伴随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
芯片对汽车这么重要,但国内的汽车芯片技术还非常薄弱。前些年,汽车业内把重点都集中在动力总成、设计造型等领域的升级上,对于芯片这样细微的核心零部件,还无暇顾及。
中国汽车产业的芯片危机已经好多年了,伴随了中国汽车的成长。2013年,电驹哥在中国青年报工作时,就写过一篇《芯片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软肋》的报道,引发业内关注。
在那个时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就指出了芯片危机。汽车用芯片更是100%全部依赖进口,年进口额高达2313亿美元。”中国汽车电子类集成电路市场、汽车电子类IC市场基本由国外厂商主导,飞思卡尔、英飞凌、NXP、意法半导体、锐萨、博世、德州仪器等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供货商却寥寥无几。
这些年,我们常听到,为了避免石油危机而发展电动汽车。实际上,芯片危机比石油危机还严重。资料显示,我国芯片产业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术设备直接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国内企业在汽车芯片研发上缺少核心竞争力。“国内用的芯片大多依靠进口,尤其是核心汽车电子控制芯片基本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国内的汽车电子芯片技术差得很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装备部部长陈长年曾这样感慨。
汽车对芯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般消费类电子芯片工作温度在-20度至70度之间,车载芯片的工作温度必须满足-40度至85度,还要能经受住冷热冲击、电磁兼容、抗干扰等压力。这对汽车芯片供应商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很大,从事汽车电子芯片研发的企业很少,技术实力薄弱,缺乏设计能力。
可以设想,未来自动驾驶风靡之后,对于超算芯片的要求会更高。到那个时候,中国汽车如果全部用国外芯片,万一碰上中兴危机咋办?放眼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有哪个在芯片上能不受制于人?

电驹哥随机咨询了几家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竞争力的造车新势力,有喜有忧。值得点赞的是,有的车企已经在自主研发芯片了。例如零跑汽车,在安防领域技术很强大,它目前采购TI和INTEL的芯片,但也联合大华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芯片,目前有几百人的芯片研发团队。
此外,比亚迪在芯片研究上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比亚迪于2004年成立微电子公司,专门从事芯片研发与制造,目前拥有从IC设计到功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模组封装测试等完整产业链,从业工程师超过2000人。比亚迪自主设计与制造的IGBT芯片和模组,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已批量应用于比亚迪电动汽车。
但整体而言,国产汽车芯片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汽车新四化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芯片危机?
看到上面的事实,或许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在汽车新四化时代“换道超车”,先把超算芯片研发出来,否则,无论信息安全还是产业安全,都会受到极大挑战。
在聊到中兴芯片危机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中兴事件暴露出一个问题是,你不是自己的核心技术,要依靠人家;还没暴露出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风险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所以要及早部署,头部核心技术非常重要,不能有侥幸心理。今天能过了,不能保证明天没有这个问题。
他还说, “我们一直说要做自己的芯片,如果你不做,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中兴事件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人家迟早会用各种办法来给你设置障碍。我们一定要及早投入力量,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的问题,不能有侥幸心理。”
真是振聋发聩。倪光南的话拿到中国汽车新四化上来,也非常适用。否则,轰轰烈烈的汽车新四化,又被特朗普玩弄于股掌中了。
为什么中国的汽车芯片技术这么弱?为什么所有自主品牌都没有在芯片领域强调自主研发?为什么那么多投资涌入单车、拼车把钱烧掉,而不愿投资研发芯片?这是经常困扰电驹哥的问题。
倪光南的话给出了一些答案。他说,在芯片的制造上,投入几千亿是至少的,而且需要持续地投入。只有这样,中国的芯片制造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倪光南认为,在芯片研发制造上要靠国家更多的支持,企业如果靠这个可能要十多年才能盈利,投资风险太大。此外自主芯片产业破局,也绝非一家公司能够承担,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配合、多家公司分工协同。
看来,发展芯片产业确实需要国家的系统性的引导和扶持。但从全球来看,芯片技术并非不可突破,后来居上的例子也有几个。例如,20多年前,当倪光南力主研发自主芯片时,在这一领域同样落后的韩国企业开始发力,今天,韩国已经在全球芯片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三星、海力士都已经成为行业巨头。
再如,台湾芯片产业起步也很晚,但目前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四位,联发科技、联华电子、台积电的技术实力和利润都位居业内前列。韩国企业和台湾地区的企业能做到,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到?
前几年,为了打造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汽车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付于武曾提出了五个建议: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二是争取政府积极支持;三是建立新的整零关系;四是改变“逢电短路”的局面,加强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五是需要有担当、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挺身而出。“要特别强调,核心零部件对有作为的企业家而言,是创业的蓝海,也是商业的蓝海。”
倪光南院士和付于武理事长的建议,实在是金玉良言。如果能执行到底,超算芯片就不会掣肘中国汽车新四化了。
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荣耀Play终于登场了!6月6号下午的发布会上,荣耀发布了“吓人技术”的首发机型荣耀Play。该机搭载麒麟970芯片,还有GPU Turbo和游戏场景效益等大杀技,同时带来4D智能游戏体验,游戏党没有理由不入啊。
荣耀Play搭载19.5:9比例6.3英寸刘海全面屏,FHD+分辨率(2340*1080),屏占比高达89%,下巴宽度为6.55mm。采用一体化金属机身,指纹后置,机身厚度为7.48mm,拥有幻夜黑、极光蓝和星云紫等配色,荣耀Play酷玩版还拥有特别设计,其中魅焰红配色相当吸睛。
荣耀Play的屏幕支持横屏分栏和一键分屏,机身前壳属于铝合金材料有2层石墨层间隙,后壳材料有1层石墨层间隙,散热效果更好。R角点焦间距0.55mm,带来最佳握持感。
拍照上,荣耀Play后置1600万+200万像素AI双摄,光圈值分别为F2.2和F2.4,加入AI摄影模式,支持3D人像光效、智能场景识别、图像语义分割、乐趣AR等功能;前置1600万像素AI自拍镜头,光圈F2.0,支持3D立体美颜、背景替换、智能人像模式等。
荣耀Play拥有出色的基础硬件,该机搭载全球首款内置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10nm工艺、55亿晶体管加持,功耗降低20%,尺寸减小40%。同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拥有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麒麟970内置Mali G72 12-Core GPU,图形处理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50%,可以更长时间支持3D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
此外,荣耀Play拥有4GB+64GB和6GB+64GB两个内存版本,内置3750mAh大电池,支持9V/2A快充,半小时可充电35%。荣耀Play的智能省电系统,拥有负反馈省电系统、热巡航系统和EAS调度算法,省电更优。其搭载的EMUI 8.2系统(基于Android 8.0),采用人工智能引擎优化的多核异构资源调度,性能提升20%。对比EMUI 5.0,快速响应能力提升60%,操作系统流畅度提升50%。
荣耀Play加入了GPU Turbo技术,可以保证游戏场景画面持续稳定高帧率,功耗更低。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所搭载的麒麟970 AI芯片,可以学习游戏对战时的画面和音响,实时识别游戏场景并进行性能优化,匹配4D智能震动触感。
4D智能震动就是通过声纹识别实际场景,增强马达振动,加强音响和触感的体验;其振动强度是固定的,通过调整振动时长来匹配不同场景画面;3D音效则是一种听声辩位技术,AI智能识别游戏,还原多声道音轨,准确识别枪声、脚步声、子弹声等;3D语音则可以通过多轨道还原3D场景音效效果,识别语音输出的方位。
针对游戏体验,荣耀Play还加入了AI游戏助手功能。支持游戏免打扰,一键免接,且拥有三模式可选:关闭免打扰、消息免打扰、深度免打扰。此外,还拥有游戏输入法和硬件上的游戏贴膜,持久顺滑不伤手,补充场景(暗光/强光)显示效果,游戏贴膜需单独购买。
其他方面,荣耀Play运行EMUI 8.2智慧系统,拥有AI助手、AI旅行、AI图片管家、智能人脸识别、图片超分(可将缩略图、不清晰的图片还原为高清大图)、实时翻译、智能提醒、智慧识屏、智慧助手、智能通知等丰富功能。另外,该机还支持智慧全网通4.0,双卡可同时驻留4G且支持两张电信卡使用;高铁模式3.0,带来更优的高铁通话体验。
荣耀Play现已在各大平台预约,4GB+64GB和6GB+64GB两个版本的售价分别是1999元和2399元,该机将在6月11号正式首销,6GB+64GB酷玩版24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