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现场速记。

西云数据战略合作与行业解决方案部 大数据战略咨询顾问 金铎
金铎: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听到现在我听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第一是云、第二是转型,第三是创新,所以今天我也想跟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西云数据如何帮助消费品企业在国内实现快速的数字化的创新与转型,当然也会分享一些经验和案例。
周末的时候我正好在北大上管理的课程,听到了国发院的院长讲管理的课程,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现在的时代。德鲁克讲过,在动态的时代最大的危机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我们的企业仍然用过去逻辑做事情。我相信这句话非常精准的提炼了企业为什么要做转型以及遇到的难处和痛点以及如何解决,其实可以从这句话里面精准的提炼出来。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议题:第一,西云数据是谁,能帮助企业做什么。第二,让大家了解一下经过亚马逊在全球这么多行业经验的沉淀,经过行业的总结,特别是在消费品行业在上云的过程当中,企业是如何实现一步一步上云的,每一步上云有什么好处,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什么。第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企业和公有云的服务能够帮助大家做什么。
首先,西云数据是AWS在中国宁夏区域的运服务运营方,我运用刚才余总说的一句话,in China for Chino,作为外资企业想把公有云技术引进国内一定要有本地的合作伙伴和运营商,西云数据是负责宁夏区域的运营。另外,西云数据有数百号的员工专门支持亚马逊公有云平台在全中国的技术支持,也就是所有售后技术支持都在西云数据这边承担。第三,西云数据有专业的团队能够帮助中国的企业,和中国企业的一些特性和发展阶段定制行业性的发展方案,帮助企业如何进行转型和走向数字化发展的平台和路径。
AWS在全球的布局是在公有云厂商里面最广的一个,中国区域也非常特殊,也是全球战略的重要布局地之一。中国是AWS在全球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有超过三个区域的核心战略基地,三个区域分别部署在北京、宁夏以及香港,覆盖了华北、华中以及华南三块区域。其实每个区域都是由多个可用区构成,这里介绍一下可用区的概念,大家可以理解成一片区域大的数据中心的规划基地,每个可用区由多个IDC构成,来保证每个IDC之间的高可用,同时区域与区域之间又互为灾备。
基于全球的快消品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及上云的路径当中,其实亚马逊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比较成型的适用于现在企业去开拓自己思路的上云的路径。特别是在快消零售行业,我总结的一个词叫“打破边界”,为什么要打破边界呢?在整个快消零售体系当中,基本上都是前端的产品研发到整个销售体系界限划分得非常清晰,特别是在销售过程当中很少有能力直接触达到C端。包括我们跟渠道商、经销商的交互过程界限也是比较清晰,经销商会向我们进行一些订单的采购下单,我们会帮助进行后台的订单预购,产生物流、仓库、配送等过程。我们与采购商之间的关系、我们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我们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实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更好的服务终端客户的时候,有几种做法:通过公众号、CRM、电商采取一站式的方式直接触达消费者,直接感受到消费者对于产品、对于整个服务模式的直接反馈,同时这也取决于行业的品类,有的客户是直接在CRM,有的客户是通过公众号、二维码扫描送红包的方式来触达C端。但是产品的消费频次比如说做饮料的客户,因为消费频次比较高,定位人群比较精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黏住客户。但是也要进行产品创新,要不然客户对一款产品失去黏性之后就很难留住用户。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于每种企业、每个品类,我们还有一些用户自建了DNS,改变了传统与经销商的关系,等于是把之前经销商直接找我们去下单,当我们帮助经销商建了DNS,消费者与经销商的互动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完成,这是其中一个路径之一。
然后开始成立自己的运营团队,无论是线上的电商用户交互的运营团队,或者是直接触达C端或者CRM小程序和应用,触达C端用户的运营或者针对经销商的运营,我们的整个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为什么要自建,现在企业选择新的自建的创新运用,是因为我们发现在C端或者与渠道商在不断地互动过程当中,我们的业务方、营销团队、市场团队对下游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尝试转型,如果没有一款定制性的应用很好的满足企业对销售、对渠道、对C端管理方式的敏捷应对,帮助企业快速构建自己对于C端、对于渠道的应用管理,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不断优化和迭代管理方式,把管理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服务于渠道端。
在这种模式下,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选择了用公有云的平台,首先公有云的平台在底层不管是云主机、云存储,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包括开源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基于这种模式来进行组建技术能力的开发。同时在顶层我们还会提供很好的一套工具,帮助自己的运营团队和开发团队尽快的按照客户的需求把相关的功能快速的开发出来,不断地进行功能迭代。因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一款非常贴身的工具和产品,帮助我们的企业去和C端进行频繁的交互、频繁的业务模式的创新、频繁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很多企业选择自建,进行交互式应用和协同式的应用。
除了底层的技术和资源的支撑,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工具管理IT运维的能力,如何打造一个团队,我们有很多咨询团队帮他们进行转型,这就是亚马逊的赋能文化,帮助IT、帮助CIO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有研发、有创新能力和有运维能力的团队。从基础平台的提供、基础开发工具套件的提供以及整个咨询到交付服务的提供,我们都具备相应的能力。
当企业有能力去构建这种突破边界的应用之后,下一步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资源共享。在信息领域的资源共享其实是数据的共享,我们如何把数据变成企业需要的信息和价值来进行资源共享呢?其实整个消费品的数据链非常完整,从前端制造、产品设计、品类的优选到终端的供应链一直到后端的营销,其实整个数据链是非常完整的。在我们没有进行应用创新和新应用迭代开发之前很多链条是短缺的,很多产品在产品销售端只能拿到一个大区的销售情况,而且不知道实际的销量有多少。当我们进行应用的创新进行DNS的开发和终端触达之后,我们每个产品在每个区域每个时段的具体销量,包括C端用户的反馈。当整个数据链条完整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基于数据做一些创新型的赋能型的应用场景的开发。
举一个简单的场景,像我们一个典型的客户是山东的一家快消企业,他们在进行前端的迭代之后,后续就基于区域数据、自营数据以及竞争对手数据的分析之后,能够精准的把每个区域到每个地市到每个街道的销量情况实时的反馈给销售团队以及经销商,通过前端应用告诉经销商在这种场景下应该如何铺货、在每个区域找哪些点进行铺货,因为我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和市场潜力的情况。在传统评估一个市场的能力的时候,我们发现大部分销售者是通过第三方的尼尔森的报告进行拍脑式的评估。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报告的预估,而是要了解更详细竞争对手在这个区域的销售情况怎样。这个销售区域精准定位的客户群体到底有多少,因为我的群体并不是所有的年龄层、所有的用户都是我的用户群体。比如说我是卖功能性饮料的,我们的产品定位、用户群体可能是一些相对低端的卡车司机、货车司机、蓝领工人,他们通常是对功能性饮料需求比较高的,包括一些学生。如果是做高端的就针对一些模特、IT工程师,他们是我的用户群体。这个时候通过用户画像进行精准的圈定,在一些区域、在哪些具体的地理位置用户群比较活跃,然后来指导我们的销售,指导经销商如何铺货。做到这种程度才能做到将来和经销商、上下游和生态进行一个比较好的互动。
下一步当我们有了精准的销量和用户需求之后,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到前端指导产品选品、采购、产品营销、定制、生产设计环节进行一些产品供应链层面的优化。我今天销量预测,数据来源才比较精准,而不是基于一些外部数据的采集、电商数据的爬虫进行相关需求预测,其实那些数据相对没有根据,而且无法指导销售。之前采集的数据不够精准,源头是源于信息的终端并没有很好的触达到C端或者能够把整个B端的渠道走通,这也是为什么基于这些经验我们给他总结了这些相对的方法。
刚才讲在应用创新的过程当中,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平台、技术栈,现在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的第二挑战是技术栈的不断城府,我们作为CIO没有能力跟上新技术创新,不管是现在开源生态也好,越来越多组件和能力,还是基于AI等框架,其实我们的数据团队越来越缺乏能力跟上开源新技术的学习和迭代。当我们想进行数字化创新的时候怎么办?亚马逊的技术栈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的工具选择,无论是我们想建自己基础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或者想做一些日志管理交互性的分析或者对用户行为的采集甚至后端工厂IOT数据的采集进行整个数据链条的丰富和完善的时候,我们都有非常成熟的套件,点击即使用,企业用户不需要自己构建,不需要自己维护,只需要使用就可以了。
同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相关领域,我们也有很多成熟的体系,比如说人工智能在做算力的时候,我们提供基础的算力。很多企业说不具备数据科学家的决策,但是想做一些用户推荐、精准营销或者用户画像的分群以及销售预测的场景的时候,其实亚马逊平台上也会提供相关的API套件,是基于学习下来的模型固化在框架里面,我们作为企业只需要把数据传到云上,他会基于我们的数据自动学习结果,给我们进行预测性的推荐。
当我们的团队建设得足够丰富和强大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数据科学家、有自己的数据工程师的时候,我们可以基于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人工学习的框架,我们的数据工程师可以专注于利用一些工具进行模型的开发和建设,科学家可以定制化一些算法,通过亚马逊平台的各个组件把它串起来。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技术栈提供企业前期大量的采购、环境的部署等等很多基础工程性的工作,让我们的专业人员、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专注于整个技术的应用和业务的创新及拓展。
特别是像我们前两天交流的一个制造业企业,他们是做电器设备的,现在想从制造商转型成服务商,在摸索过程中又不想做大量的前期成本的投入,坦白说这条路大家都在尝试,但是想盈利是很有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云上是非常好的场景,不需要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甚至不需要团队的引入、自己团队的建设,前期可能引入一些合作伙伴和咨询商帮助把体系构建起来,快速产生一些结果和业务进行碰撞,这样的业务模式、数据基础是不是值得我们在整个业务模式上往这个方向去,然后推荐给他们的客户,如果客户愿意买单我们可以构建团队把这个事情做深做广。如果不行就转变,在云上非常适合做业务创新的挑战性的尝试。
第一步很多快消品产业通过打破边界之后,第二步通过数据能力的共享、资源的共享赋能整个渠道、消费者甚至上游的生态和供应链,第三步是企业做整个协同的共赢,当我们的上下游和数据链条打通的时候,我们能够和上下游整个生态有很好的互动,我们开始把一些核心业务搬到云上,减少基础运维的维护和运营,更好的把我们的精力和专注力服务于我们的客户、服务于我们的经销商、如何和我们的供应商协同,而把我们的基础IT能力完全释放出来,把业务全部构建在云上,更大的把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能力最大的程度释放出来。
其实在云上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栈,在云上有很多现成的技术,特别是我们发展到后期的时候,有很多工具的采集,不管是云视频应用的还是包括网络安全、网络打通SDWAN的,包括思科和Poly都是我们云生态的合作伙伴,在云市场上我们可以非常快速便捷的选择企业需要的工具,针对网络安全、网络视频会议、ERP等,我们和金蝶、用友有非常好的关系,在云上可以进行一键部署,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好的验证。未来我们企业的平台会构建在云上,云上有丰富的市场,让各位IT和CIO能够把精力专注于如何更好的帮助业务,服务于整个生态。
我今天的演讲内容到此,如果大家对整个企业如何上公有云比较感兴趣,可以到我们外面的展台,西云数据也有专业的团队帮助企业构建和咨询,如何帮助企业一步步把脚步迈上公有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