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助力企业传播模式升级

责任编辑:cres

2021-06-04 12:15:23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目睹 产品总经理羊劲松分享了直播助力企业传播模式升级。

6月3日,由企业网D1Net、信众智CIO智力共享平台和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共同主办的2021CIOC全国CIO大会在成都召开。作为目前国内甲方信息高管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交流平台,2021CIOC全国CIO大会以“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为主题,分享交流CIO在工作中的经验,探讨数字化升级转型如何提质增效,数字化手段如何助力产品研发、营销、物流、服务等环节,以及云计算、大数据、AI(含RPA)、数据治理、信息安全、远程协作、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柔性供应链、数字化时代的领导力与创新力、CIO职业发展等相关话题。大会同期评选和颁发“2021全国优秀CIO个人奖”。
 
以下是现场速记。
 


目睹 产品总经理 羊劲松
 
羊劲松:谢谢主持人!感谢范总,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给我这么一次登台演讲的机会。我这次分享的主题是“直播助力企业传播模式的升级”。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羊。我毕业于南京理工自动化专业,跟刚才张总是校友。
 
我有20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我现在在目睹直播担任产品管理的总经理。
 
目睹直播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创业公司,我们是企业直播概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我们主要是做企业直播的视频云平台这一块。
 
2015年时目睹直播成立,我们在业内率先提出了企业直播的概念。在2016年时我们组建了全国的服务团队。2017年我们打造了营销视频云和培训视频云的理念。2018年时我们推出了企业视频全周期的运营服务。在2019年我们发布了企业视频媒体中心的方案。2021年推出了企业直播的3.0。
 
说了这么多直播,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企业直播?企业直播跟我们平常见到的C端直播有什么区别?所谓企业直播,主要是面向企业级用户的。它跟C端直播的区别,在对象上明显的有不同。C端直播主要是面向个人的客户,在服务目的上面,在B端直播、企业直播主要是针对企业对外比如企业的营销、培训、品牌宣传,对内是企业的内部的培训以及我们的内部企业大型的活动,而C端直播可能正如大家所见到的一般都是在娱乐,比如说早年的花椒、映客等秀场直播以及最近比较火的电商带货。
 
应用场景刚才也说了,在企业直播主要是企业大型的活动、会议以及培训以及营销、私域营销等等场景。
 
C端直播就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在一个单一的手机视频的直播场景。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盈利模式:企业直播主要是基于SaaS软件基础服务费以及一些增值的服务。C端直播更多是广告、推广以及主播的收入分成。
 
运营模式也不一样。
 
说了这么多企业直播,我们看一下企业直播的市场、规模,根据艾媒数据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用户是在120万,预计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70万家企业用户。根据36氪的数据可以看到2021年预计企业直播市场规模达到96亿,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1亿,年负荷增长率大概在53%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想一想,在中国的活动领域其实是万亿的市场,企业直播针对的是一个企业内部各种大型的活动,真实的数据应该比研报的数据可能还要大一些。
 
我们看一下视频直播的四次发展浪潮:
 
在上世纪50、60年代,那时候对于直播其实只是一个电视台或者是国家才能拥有的渠道。这是在模拟的信号时代。比如说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以及59年首次直播重大政治会议等等,这是第一次的发展浪潮。
 
到了90年代的末期,Adobe公司推出flash视频技术,流媒体技术发展带动了视频直播。
 
2015年算是云计算元年,云直播兴起像花椒、映客秀场直播差不多在那个时代开始涌出。2016年企业直播也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视频直播逐渐移动化、平台化,也加大了直播的推广,这是云计算的时代。
 
第四次浪潮到了5G时代,19年开始随着国家5G牌照的发放,包括像5G+4K、8K高清、5G+AR等等各种各样的随着5G大视频时代的直播的应用层出不穷。
 
我们来看一下企业沟通和传播数字化发展进展。上面是企业数字化场景,在数字化之前我们要开会可能是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大家在线下找一个会议室一起开会。
 
随着视频会议工具以及一些软件的发展,我们会通过视频会议的工具来进行一个远程的开会,但是在这个时候也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视频工具比较难用,需要去做一些繁琐的设置、做一些调试,之前我也用过,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虚拟的网络会议,比如疫情期间大家用的比较多的zoom或者其他视频软件非常简单的易用,这是企业会议场景。
 
同样的企业活动跟企业会议场景类似,也经历了线下活动的信息化以及线上,最后是线上、线下的互动。
 
我们会直播本质是企业数字化活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企业的线下活动就类似于咱们在做之前购物的时候线下的一个购物。
 
线上的虚拟会议或者是线上的虚拟活动类似于咱们现在在淘宝或者是京东做一些线上的购物。
 
最后它的一个终极的发展是什么?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在电商领域就是新零售,在我们企业活动领域我们叫虚拟活动+混合活动。
 
在这个虚拟活动或者混合活动的一些场景下面,企业第一次拥有了自己虚拟的活动大厅,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各种场景的数字化的活动。同时,它的一个互动的体验也越来越好。
 
我们看一下传统的活动跟数字化活动的区别,传统的活动大概要经历12个步骤,从策划、场地的选择、宣传、邀约、确认、提醒以及到最后的活动参与、互动、交流、线索跟进等等。在这12个场景中需要投入不菲的费用,并且最容易受到的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说疫情的时候,我们线下的活动就大量的被压缩、被减少。
 
数字化活动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看一下右边在标黄的地方可以看到,在场地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选择数字化的场地,比如说线上的虚拟大厅,在活动宣传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我们去做数字化的宣传。在活动邀约里面,也面临数字化邀约的工具,比如说邮件、电话甚至于还有其他的社交媒体的工具。
 
报名确认也是如此,活动提醒也是。
 
我们看一下签到,传统线下的签到,比如我们到了现场在签到板或者是留言,我们现在在线上的签到可能有各种各样线上签到方式,甚至在混合场景的时候用高科技比如手环工具可以做数字化的准入。随着AI技术发展,人脸识别也用到了数字化签到里面。
 
下面看一下互动交流,互动交流相比于传统线下互动我们有各种各样数字化互动方式,在线互动比如线上的评论、线上的红包以及线上的各种各样的抽奖、打赏等等,这些都大大的活跃了活动的活跃度。
 
最后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统计评估,做一些数字化的分析,形成精确的用户画像。这个用户画像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活动的线索的跟进。
 
说了这么多,我们看一下目睹认为企业直播是有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是伴随着我们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由浅入深。
 
第一个阶段是项目型。什么是项目型?就是企业的中大型活动,可能是单次的也可能是若干次的活动,这个活动它需要的是直播项目的全案的服务,里面面临的挑战就是缺少直播能力以及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是项目型。项目型可能是针对于若干次项目出来的一个需求。
 
第二个阶段是部门级。所谓部门级,比如说营销部门今天要做一个营销的活动、品牌推广,比如说我们的HR人事部门要做一次年会或者是说做内部的全员培训等等,我们把它定义为部门级。它的一个挑战是需要快速搭建直播系统,能够快速的通过自服务或者通过简单的服务来完成它的一个任务,来支撑部门业务的场景。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级。企业级就跟在座的各位CIO息息相关,它是企业内部多个部门随着他们的应用蓬勃发展,直播系统会跟业务系统越来越密切。
 
在这个场景下面,我们提出了一个企业视频媒体中心就是直播中台的理念,我们通过直播中台去跟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支撑业务部门,从而解决了之前在企业内部存在的比如各自为政、条快分立等等信息孤岛的现状。另外我们的企业视频中台能够满足企业安全、稳定、灵活部署、开放集成的要求。
 
我们目睹基于上述的三个阶段,尤其是基于3.0企业级模型,我们推出了一个企业直播的业务模型-PACWISE模型。它由宣、入、采、看、互、存、评七个数字化活动核心环节构成,企业直播本质是一个数字化的活动,我们把活动做了一些拆解,拆解下来是红框里的核心七个字“宣是宣传,入是准入,采是采编,看是观看,互动、存储以及评估”。如果加上前面的策划、安全、管控整个就是完整的数字化活动的全应用的服务。
 
基于上述的PACWISE模型,这个是我们目睹以直播为特色的全周期运营服务的总的概括,这个图可以这样看一下,我们目睹企业直播总的目标是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间我们认为企业直播本质是刚才提到的宣、入、采、看、互、存、评组成的互动化活动。我们把企业直播在目睹分成了四层的服务:
 
首先是我们的增值服务,基于上述7个模型的增值服务。
 
第二层是SaaS应用。增值服务是针对刚才提到的1.0模型,SaaS服务是针对了我们部门级。
 
第三层、第四层是Apaas和底层视频云这一块,共同构成视频中台。针对刚才提到的企业级的3.0。
 
我们跟我们的生态伙伴一起来打造我们的四层的服务,共同来覆盖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协同等等的四大场景,基本上是对外和对内企业所有的场景都在里面。最后是向金融、医疗等等行业进行行业的赋能。
 
另外我们会通过我们的服务和研发体系以及安全合规体系,来保证我们的服务产品的安全稳定以及灵活部署和开放。
 
这个就是刚才提到的四层的服务体系:
 
第一层是现场执行。我们有一个现场执行的服务团队,我们叫N+的团队。它会去做一些跟直播运营和交付相关的服务。
 
第二层是SaaS服务,面向各个场景。
 
第三层是Apaas开放平台。
 
第四层是底层的视频云。共同来承接我们企业级视频中台这一块。
 
基于刚才提到的四层服务,我们把它做了一个划分,用来响应企业的应用的痛点。
 
比如说第一层:企业在项目级时需要现场的服务,我们通过我们的第一层来满足。
 
对于第二层SaaS这一块,我们提供2和3的模式。2和3模式的区别是2的话我们是一个纯SaaS,3我们会做API的对接,会考虑到企业有一些数据安全。比如说对于视频安全、文档安全的考虑,通过API对接实现本地的存储。
 
对于4、5、6是私有化的,他们中间的区别是什么?
 
4是我们的业务应用的私有化,视频云是共有云的,这个场景是一个混合云相对来说既兼顾了企业的数据安全,又能够做到一些低成本。
 
5是我们的业务应用放在了公有云,部分的视频云放到了企业的内网。
 
6是业务应用和视频云全部放到企业内网。
 
5和6是一个部分的私有化和完全的私有化。能够满足企业尤其大型企业在安全、稳定以及开放方面的要求。
 
这是我们企业直播产品的五大特性:
 
第一.全场景覆盖,支持企业对内对外的场景。
 
第二.多级权限管控。
 
第三.安全稳定。
 
第四.弹性融入。
 
第五.灵活部署。
 
全场景是把企业内外场景综合为四大场景: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培训以及数字化协同。前面两个对外,后面两个对内。
 
这是我们视频直播中台架构,可以支撑上面的业务培训、文化建设、技能培训、学术会议等等的企业内部数字化培训的场景。中间是我们的中台,在后台这一块我们是跟企业的OA以及他们的ERP或者是其他的生产系统进行对接。
 
这是我们的数字化营销视频直播中台的场景:
 
在营销层面包括像技术的分享、发布会、营销活动等等。
 
底层我们是跟企业自动化平台CDP、CRM进行数据对接。
 
这是刚才提到的集中管控和分布授权,其实在企业IT的内部,最关心的是权限的管控这一块,尤其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在做直播的时候它会面临着如何去考核和管控各个部门内部的一些资源的使用以及他们的绩效。
 
在这种场景下面我们是支持我们多租户权限管控平台,通过它来进行集中的管控,同时又能够给各个部门进行分布授权,包括资源、包括计费,从而满足各个不同场景的应用。
 
在稳定安全方面,我们能够支持网络的安全、数据的安全以及高可用,这个就是我们的高可用。
 
这是我们的开放集成的平台,我们通过标准的SDK和API接口,可以跟各种第三方的系统包括营销系统、OA系统等等进行一个对接,同时我们也跟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通过企业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来服务我们的客户。
 
在部署这一块,我们支持公有云,也支持混合云和私有云部署。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我们企业级的ECDN,这是一个内网直播的产品。它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公网带宽问题,能够在低带宽场景下面来满足大规模内网的直播。
 
下面分享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华为。我相信大家都用过华为的vlink,它里面用的是目睹直播。这个是面向外面客户的蓝板vlink,红板vlink也是用的目睹直播,用的是华为内部培训以及办公。华为商城也是用的目睹直播。目睹给华为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账号可以开设多个媒体中心,从而实现了它在企业内部资源的管控。
 
我们还通过华为内网的私有云部署以及我们运维监控平台来保证了华为在直播这一块的数据的安全以及它的稳定性。
 
这个是招行的案例,招行对外它有一个小招直播间,大家如果有招行APP可以看一下,小招直播间背后的直播也是用的目睹直播。这是招行在做对外的信息展示以及营销的模块。
 
招行对内有一个叫招呼内部员工的沟通协同的平台,招呼现在也是接入到目睹直播。
 
在招行这个方案里面,目睹是作为混合云的方式,我们把我们的应用部署在了招行的内网,我们的视频云是部署在公网,这样的话是一种兼顾了成本和安全的混合云的方式。
 
谢谢各位!这个是我的一个微信,大家有兴趣可以加一下微信,我们做一些线下的沟通,谢谢!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