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概念被引入云存储引担忧

责任编辑:gaoqiang

2014-05-21 14:18:08

摘自:物联中国

大数据概念被引入,“云”应运而生。人们渐渐开始将实体信息转入云端,云存储成了全球大仓库。现阶段,再大的U盘和存储卡也无法与云端相比。

大数据概念被引入,“云”应运而生。人们渐渐开始将实体信息转入云端,云存储成了全球大仓库。现阶段,再大的U盘和存储卡也无法与云端相比,且云存储方便简捷。近期互联网漏洞被爆出后,尽管云端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纰漏,但大家不得不重视起一个问题:如果云存储崩溃,海量数据信息会造成怎样的损失?

区别于传统存储系统,云存储所采用的设备对使用者来讲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经过授权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一根接入线缆与云存储连接,对云存储进行数据访问。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存储功能,还是一种服务。云存储系统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通过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数据接口,向使用者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业务访问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深入,虚拟化存储已经成为信息存储的必经之路。调查表明,即便企业知道云存储在安全上存在隐患,却依旧将敏感或机密数据传至云端。现在云存储供应商们推出单方解密存储政策,即只有客户手中拥有解密密匙,供应商不具有解密密匙。比之将信息交给某个人或某个机构保管,大部分企业更愿意相信只有自己握有钥匙及授权的高科技产物——私有云。

大数据时代让人们依赖云端

关于云存储人们最直观的使用就是电话号码及一些信息的云端备份。其实云端的功能不止这些,通过大数据的协助,云端记录人们日常习惯、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等许多平时被人们忽视的信息都会在云端留有痕迹。互联网时代让人们习惯了通过浏览器搜索,通过网络统计得出相关数据和结论。而物联网时代中智能生活的一切信息,皆来自于云端。

云端犹如一个巨大的仓库,将收集到的庞大数据源进行整合处理,为大家提供无限的便利。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云端将会比人类更了解人类。

云端暗藏的“杀机”

云端敏捷、富有弹性、可扩展,而且成本低。多数企业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但是数据在云服务共享过程中,一旦安全密钥受到攻击,不法分子将密匙拦截或者窃取,便可绕过授权将云端的资料信息据为己有。

不久前互联网基础协议之一的Open SSL爆出的“心脏流血”漏洞,导致加拿大税务局900个纳税人的社会保障号被盗,这900个纳税人的社保账号被攻击者从系统中完全删除。更值得重视的是,事件发生之后,相关处理方案只是修补漏洞,却无法明确谁来为这起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买单。当云端的信息数据逐渐丰富,人们对云端的依赖越来越大,一旦云端安全出现问题,那么信息遗失和信息泄露问题将导致社会遭受重大损失。自然,损失只能补救无法补偿,也无法明确责任人是谁。

云端防守必须被重视

虽然现在云端安全并未出现重大事故,但是云端出现大规模数据被窃取或是云存储系统奔溃,可能让人们措手不及。智慧生活发展越深入,“云端事故”的影响越重大。

因此,云安全问题应该被重视来,现阶段常用的云安全密文访问控制方法一个是数据属主将文件进行密钥加密,用户使用密钥直接访问服务器。另一个是层次访问控制方法,即让用户通过用户私钥以及公开的信息表推导出被授权访问的数据密钥。还有就是代理重加密技术,主要是利用用户信息生成一个代理重加密秘钥,使用该密钥对已加密信息进行二次加密,生成指定用户才能解密的密文数据。

Gartner调查,到2015年有10%的IT企业级安全产品功能将通过云服务提供。这些服务同样会推动市场的改变,特别是对主要安全技术领域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安全邮件、安全网关、远程漏洞评估,还有身份和访问管理(IAM)。预计到2016年,基于云的安全服务市场产值将达42 亿美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安全防范措施很全面,但无法排除漏洞存在,所以云端安全关注不容松懈,谨防因疏忽而引发严重损失。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