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责任编辑:editor005

2016-05-05 14:07:38

摘自: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近年来,皖北宿州崛起中国最大的在建云计算数据中心,聚集了国内众多第一方阵的云计算企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农业大市的“云中漫步”

 

近年来,皖北宿州崛起中国最大的在建云计算数据中心,聚集了国内众多第一方阵的云计算企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所有民用建筑的照片经过专业处理,会以数据形式加以存储,谁能知道,这项工作竟在我省宿州进行。这么多中国的城市,美国为何独独选中宿州?

不久的将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许多网络用户无需使用电脑主机,只需手拿一只小巧轻便的金属接收盒,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就可实现在线操作,开机和运算速度远超目前的个人电脑,而他们的“服务器”和“电脑主机”将集中在宿州。宿州,何来如此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力?

走进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谜团随之而解。这里建起了总投资约80亿元的中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聚集了世纪互联、华为等一批国际国内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国内罕见的云计算产业集群,它们打造的“基础云”、“平台云”、“服务云”,正在给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带来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这里日渐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云计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服务模式,它通过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和运营平台(云平台)将海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可无限扩展的资源池(就是所谓的“云”),用户获取信息就像用水用电一样快捷方便。

宿州,皖北农业大市、典型的后发地区,“云计算”这样的尖端前沿技术为何会在这方土地长成参天大树?让我们走进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走进中国最大的在建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一次独特的“云中漫步”。

云处理——

美国住宅宿州“打理”

走进宿州高新区,远远看见5座庞大的罐体式建筑,这就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拥有1.5万台服务器,足以存储和运算长三角及周边网络用户的信息。四周几栋写字楼式的建筑则是上百家云计算企业的“孵化器”。

笔者参观的“第一站”是维斯科公司,目睹这里如何对美国房屋信息进行“云处理”。

“把文件云上去”、“把数据云下来”,一进公司,就能听到员工之间的这类对话。数十名员工正使用分散式在线处理技术,分析处理海量的美国房屋信息,一分钟内可完成数以千万计的数据处理任务,一秒之内就可把数据传到大洋彼岸。

电脑大屏幕上一张张房屋照片令人仿佛走进了美国人的院落,大到房屋整体结构、院外的各式车辆,小到外墙磁砖、屋顶通气孔都看得一清二楚,院里的花盆、拖把、狗舍猫屋等也都一览无余。 “这些房屋图片由美国的航拍机多角度拍摄而成,能充分体现房屋的构造和材质。美国有关机构将它们远程传输过来,由我们分析处理,最终将真实的房屋变成虚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并加以存储。 ”维斯科公司业务经理马小林说。

为演示工作流程,马小林点击电脑桌面上的工具栏,很快就让图像转换成了三维模型图。试着用鼠标在模型的不同位置移动,屏幕上实时显示长宽高等数据以及房屋每一部位的材质。 “美国房屋富于个性,墙体材质五花八门,不过,有了云计算,可以做到精确标注、分毫不差。 ”马小林说。云计算不仅高效快捷,而且可实现自我检查和纠错,新进的员工只需稍加培训就能驾轻就熟。

美国的这项高科技业务为何花落宿州?原来,全美有两亿栋民宅,须在6年之内完成信息处理和存储,如果美国让本国公司做,制作费用高得吓人。 “维斯科公司是中国专业的地理信息公司,又落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宿州,无论在专业技术还是人力资源方面都极具优势;此外,宿州拥有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满足美国方面对于海量信息处理的需求。 ”马小林说。

云安全——“迷踪拳”打蒙“黑客”

涉及公众信息的重要业务,美国何以放心地交到宿州?原来,宿州云计算产业园有一项令美国客户倾心的数据 “防护盾”——“云安全”系统。安徽云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负责“云安全”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云’是开放的,黑客有可能进去,可如果他们没有密钥和密码,进了也白搭。 ”云盾公司技术人员李勇武边说边给我们作了一番生动的“云安全”演示,他在一台电脑上制作了一套办公文件后,没有用优盘或移动硬盘拷贝,而是采用自主研发的“云盾”技术将文件加密,直接上传到“云”中。随后,他让同事从“云”中取下这套文件,令人吃惊的是,电脑上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乱字符。 “没有量身定做的密钥和密码,谁也别想读懂这些‘天书’。 ”李勇武说完插入密钥,输入密码,所有的乱字符都还原成了办公文件。

“过去文件传输采取的是明文方式,黑客很容易窃取,而我们帮助客户采用密文存储,让文件变成杂乱无章的乱字符,黑客就是获取了文件也无法破译。 ”李勇武说。

“打电话、传邮件、发微信同样可以使用这套云安全技术。 ”李勇武打开手机盖说,“手机卡经过加密后,信息变成密文进行传输,通话者和通信者可以正常交流,但窃听者却无法截获信息。 ”他又掏出了优盘和移动硬盘,这些设备从外观上看与我们使用的无异,不同的是,它们进行了双重加密。 “即便设备遗失,获取者也无法打开,即便别人侥幸得到了密码,我也可以进行远程吊销,让原先的密码失效。 ”李勇武说。

震惊全球的斯诺登泄密事件发生后,许多单位对网管的“无限权力”开始关注,因为网管可以访问所管理服务器用户的一切信息,包括公司重要文件以及所有人员电子邮件和QQ聊天记录。 “单位申请云计算之后,我们可以帮它设计整套云安全系统和方案,单位的网管或技术人员只能正常维护网络而无法访问公司的数据。他们离职后,这家单位只要改变密钥,就可使其丧失再度进入公司网络的权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李勇武说。

云服务——

深入“云端”各取所需“云计算”在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的同时,已开始叩响政府部门和寻常百姓的大门。政府、个人可根据各自需求,向“云平台”寻求个性化“云服务”。在宿州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园,我们目睹了一些与百姓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息息相关的云计算项目,感受到初露端倪的“云生活”、“云政务”景象。

在云盾公司,员工们在休息时间拿着手机无线控制大厅内的音箱,进行语音点歌,甚至隔着厚厚墙壁也能让音箱“歌唱”。员工杜广西说,音箱和手机植入了云计算芯片,可随时调用“云端”里的海量音乐文件。

拿起杜广西的手机,说了一声“光辉岁月”,四周的多个音箱随即响起这首摇滚歌曲。 “家庭用户只要想听歌,无论是在沙发上、床上,还是在卫生间,随时朝手机说出歌名,就能立即享受‘云音响’。 ”杜广西说。

来到华音呼叫中心,“云呼叫”令我们耳目一新。这里设置了上万座席,24小时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服务热线。虽然每分钟都会形成惊人的信息数据,但该中心看不到一台服务器,用公司总经理王科的话说,“所有‘后台’全在‘云’中。 ”

“今天的客户日益多元化,许多服务行业深感力不从心,将电话服务交给我们托管。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一对一精准服务的技术支撑。 ”王科说。客户无论身在中国哪个城市,需要外卖服务时只要拨打呼叫中心的热线电话,报上自己所在位置,中心将信息上传“云端”之后,系统会自动给距离客户最近的那家餐厅派单,通常不出20分钟,客户就能收到自己想要的外卖。 “现在,‘云呼叫’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然而,不出两年,使用 ‘云呼叫’的消费者数量将直追网购者。 ”王科说。

家门口的云计算产业也让宿州率先尝试了“云政务”。在宿州云计算产业园10万平方米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排排整齐站立的黑色机柜就是容纳宿州市电子政务的“云政务平台”。最近,宿州市公安、民政、城管、人社等许多部门已将政务数据信息在这里存储和维护,今后,这些单位无需使用服务器、电脑主机和相关维护人员,即可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办公,有助于减少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同时,强大的“云安全”系统也可以更好地保护重要数据。

宿州高新区负责人介绍,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政府部门的海量数据需要巨大的信息平台来容纳和处理。近年来,宿州市已与华为公司签署政务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今后,该市所有电子政务将逐步置于云计算平台统一管理。

云农业——

坐在家里也能种田

坐在家中看看视频,按按遥控器按钮,就可以种庄稼、管大棚、养牲口,过去只有在科幻片中才有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发生了。

来到朗坤物联网公司的农业云平台,一部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映入眼帘,技术人员手持遥控器随意切换画面,我们看到的是众多小麦地、蔬菜大棚和养殖场的现场画面,画面一角还显示相应的农业数据。这些农业生产场所通过植入电子智能模块和安装监控探头等,实现与云平台的无缝对接。

“如果想查看某处蔬菜大棚,只需输入它的编号。 ”公司技术总监说着点击了一个编号,一处辣椒大棚的图像显示在大屏幕上,屏幕左侧有一个功能条,显示大棚内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以及大棚外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此外,在屏幕下方,电脑自动生成环境变化趋势报表和数据统计报表。不仅如此,云平台还利用分析软件对农业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向大棚内的自动化控制设施“发号施令”,将蔬菜生产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

借助云计算超强的“大数据管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可以实现全程定位、跟踪、识别,从而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 “今后,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一根黄瓜,只需用手机对准条型码扫一扫,它的产地、种源、种植户姓名、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就一目了然,让人买个明白,买得放心。 ”朗坤物联网公司负责人说。

发展云计算

让宿州从“跟跑”走向“领跑”

从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到聚力培育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宿州市通过培育和发展云计算产业,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弯道超越,好似驾上一朵“筋斗云”,前景一片光明。

宿州市依托襟连沿海、背倚中原的区位优势,几年前以承接一线城市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为主,产业发展后续增长渐显乏力。近年来,宿州在加速转型发展过程中,立足云计算首位产业定位,依托智慧互联云计算产业园和华为一站式云服务等,明确产业目标,找准主攻方向,实施精准招商,动漫渲染、网游手游、生物医疗、电子商务、终端制造等特色行业迅速兴起,云计算呈现出集群集聚发展和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云计算产业成为宿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助推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催化器、“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加速器。

思路一变天地宽。过去始终处在“跟跑”地位的欠发达农区,如今终于尝到了在高新技术领域“领跑”的甜头。

【打开背景】

传统农区如何驾起“筋斗云”?

倘佯于宿州云计算产业园,我们算了一笔账,同是一亩地,发展传统农业只能实现500元至1000元的年产值,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实现10万元至30万元的年产值,而云计算则能实现上千万元的年产值。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是不冒黑烟、不排污水、没有噪音的环保产业,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 ”宿州市政府负责同志说。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皖北传统农业大市,宿州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规模不大,为何能吸引包括华为、阿里巴巴、亿赞普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形成一个令全国瞩目的云计算产业集群?中国最大的在建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何不在北上广,而是花落宿州?宿州高新区负责人细说端详。

从国际上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时涉足云计算产业。 2007年,Goolge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 2009年,中国就开始引入了云计算,由于中国网络和手机用户以及软件公司数量庞大,促使中国的云计算呈爆发式增长,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云计算成为中国在信息化方面奋力赶超的重大机遇。

就国内云计算发展而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处于同一起跑线。几年前,宿州市招商团队多次踏足广东,在承接鞋业、家居产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敏锐地感受到“云计算”的脉动。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方面,宿州刚刚起步,然而发展云计算,宿州却并不晚,而且,宿州有着独特优势——位于北京到上海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云计算对电能需求巨大,宿州煤电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廉价的电能。“在其他地区,云计算企业面对的电价为每度1元以上,而它们在宿州可以享受每度约0.6元的大工业电价。 ”宿州高新区负责人说。

很快,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世纪互联落户宿州,在建的10万平方米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中国之最;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商——华为公司紧随其后,将宿州作为该公司在华东地区唯一的二级节点。两大龙头企业引得一大批云计算企业纷至沓来,迅速形成产业集聚。为保证云计算的持续发展,宿州市组织高等院校为园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宿州市还与国家工信部合作,在宿州建设全国第二家云计算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基地,每年培养云计算工程师5千名。

云计算’为宿州提供了弯道超越的契机,打造了跨越崛起的新平台,宿州如同驾上了一朵‘筋斗云’。 ”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程高山)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大鸟瞰。

世纪互联智慧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透视图。

锐富光电临街效果图。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