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从数字化转型看云端数字化产业链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2020-09-28 00:05:33

当今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渡的变革期,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相结合,成为企业智能化运营、数字化创新两大核心数字能力,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最佳途径。

当今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渡的变革期,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相结合,成为企业智能化运营、数字化创新两大核心数字能力,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最佳途径。

有先觉意识的企业已走在了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美的集团在2012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统筹与建设,并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研究。2015年美的先后收购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安川、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以色列高科技企业高创,通过并购企业打造未来智能工厂。2016年打造美云智数,2017年提供云计算和服务。到2018年,美的集团正式对外发布Midea M.IoT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自主兼备‘制造业知识、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美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全价值链各个环节变革与提升的总结和沉淀。

因“智”高飞的“小天鹅”

美的集团洗衣机事业部总裁赵磊表示,“洗衣机事业部小天鹅公司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以及经营发展等方面都不断取得突破。”据了解,小天鹅公司近五年累计的研发投入超过35亿元,研发团队超过1000人,硕、博占比达到33%,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连续四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在智能制造方面,与美云智数形成了紧密联合,围绕生产过程“感知、控制、决策、执行”四大关键要素,打造具有行业标杆示范作用的智能制造工厂。


(图:美的集团洗衣机事业部总裁赵磊)

赵磊表示介绍:“在感知层,小天鹅洗衣机以生产现场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应用智能传感器构建状态检测、动态识别、过程控制等系统;在控制层,以单机控制设备串联向离散式协同控制系统升级;在决策层,以工业大数据与产品运行信息库为基础,构建大数据分析地动仪系统;在执行层,以 MES和 APS为管理调度中心,触发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与产线实现生产终端协同运作。通过综合运用"智联宝"数字化互联装备对产线进行机联改造,实现高速冲床、注塑机、铆接机、总装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广泛连接,提高各层级的互联互通,显著提高企业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产品交付速度,建成了具有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和决策数据化特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据悉,2019年11月,小天鹅通过了国家工信部组织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评估范围包括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的四级成熟度企业,刷新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级记录,全面助推行业达到新高度。

围绕客户,美的智能制造从1.0走向2.0

美的集团构建6大运营系统、3大管理平台、2大门户和集成技术平台是数字化转型的1.0阶段。美云智数总裁金江表示,“这一阶段为美的数字化转型积累数字化领域能力起了关键作用。为美的整合上市、全面了解集团生产、经营状态起到决定作用,最后实现了,一个美的、一个标准、一个体系,把所有的系统推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数字化变革。”


(图:美云智数总裁金江)

“2015年2016年互联网概念非常火热,美的判断,互联网会对各领域形成很大冲击。2016年美的开始进行数字化2.0的进程。其中最关键的领域就是C2M(用户直连制造:Customer-to-Manufacturer)模式的变革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C2M在洗衣机事业部首推。2018年,通过软件将物流,机器人以及原有的工业互联网软件做了有效的整合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相比2011年,实现营收翻一倍,达到2794亿。利润从67亿增长到253亿。2011年美的全球员工近20万,2019年员工只有14.8万人,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显著效果。“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客户需求。金江表示:“数字化就是要把与用户接触的所有节点拿出来分析,找到怎么用数字化手段使客户的体验更好。从设计、制造流程、以及向供应商端延伸。供货质量对产品品质至关重要,实现每个环节的提升,从流程到所有的主数据都要做到统一。“

“业务领域数字化。如研发,如果以C2M模式,前端客户做了要求,后端就能生产出来。要进行整个研发平台化的建设,生产线要有足够的柔性,这些能力的形成才能支撑C2M,所以研发的平台化模块化是首要完成的任务。”

“数字企划。美的策划的每一款产品都有详细的流程,每个动作必须做到位,最后才能拿来生产和上市。比如:要研究这个产品市场的分布、产业发展趋势,甚至要研究每个用户在网上搜索产品时关注的概念、关注的功能,在使用过程当中哪些被经常投诉,售后投诉最多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都是产品企划关注的内容。这些都考虑到,企划才能有足够的命中率。”

“工艺仿真。美的在新建厂房、生产线,甚至某个产品新的工艺,这些如何做到更高效,都要通过工艺仿真来事先验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做先期模拟,如生产线的布置,物流通道尺寸,机械臂的分布,都是在数字化模拟场景下先实现,改完了再建,这对生产周期和成本降低都有很大帮助。”

“客户数字化体验。消费者只要通过移动端跟我们建立联系,从初期的使用,日常的维护,保养,再次购买我们都有一系列的手段保障他的使用体验。如扫码查看说明书,通过视频更好表达使用步骤。甚至通过场景化的方式利用数字化手段从毛坯房开始,帮助客户解决从装修到家电采买的整个过程。我们打通了第三方合作伙伴平台的数据,了解客户的户型,建筑尺寸,通过3D渲染将家电的位置、色彩、装修预留电器的位置、接口、摆放方式的效果输出给客户,让客户有直观的感受。同时在报修上也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方式,帮助维修人员快速锁定产品问题与故障点,快速提供所需更换的配件。”

T+3,让产品快速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金江表示:“T+3即3天料备,3天生产,3天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产销协同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是在洗衣机事业部首发。美的做到了3天汇总来自全国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乡镇市场的客户的订单,工厂3天备料,3天的生产时间,3天的物流运输时间,实现了从原始塑料、钢板、铜管到最后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提升了物流速度,降低了库存水平。”

理解制造 赋能制造业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美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2020年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化,被定为全集团的经营的战略。由于美的懂制造业,美的将数字化的经验赋能给其他的制造企业。

金江表示:“ 我们的服务定位主要是业务实践,包括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通过私有云或公有云方式对外输出。对外的服务包含除ERP以外,制造业所能涉及的所有关键环节。包括移动身份认证、数据中心托管、制造环节里的MES、APS、SRM、SCADA等,营销也是美的的强项和特色,特别是新营销。”

中国已经具备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工业互联网里,带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美云智数制造云副总监杨哲表示:“企业能通过数字化转型向产业结构的高价值区转移,但每家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向不一样。”


(图:美云智数制造云副总监杨哲)

“在产业链偏上游的客户更关注原材料的行情联动,计划的整体预测,包括技术降本和科学透明;处于产业链中间的企业希望对上下游拉通协同,采取内部降本的策略;快消品企业更关注B2M或C2M,这些客户希望通过数据驱动来升级,再通过产业链升级到高端服务。最近我们接到很多做传统贸易的供应链平台企业要升级自身的供应链,需要区别做中间的买卖商的贸易方式,把后端所有的供应商和他们的生产制造过程拉动起来,变成透明化的销售方案,与海外客户进行对接。我们发现这些企业都充满智慧,他们在做的,一方面是对我们国家的战略落地,一方面是对企业存量业务竞争力的提升和第二创新曲线的探索。”

“美的通过全流程,全场景的数字化,帮助采购员建立了一套全流程、全品类、全场景的工作平台。与前方的客户拉通,计划协同是一条线,调动外部的合作伙伴在QCD满足工作沟通,并为采购员准备了很多知识模板,通过数据决策每年为企业降低20%的成本。“

杨哲表示,“在供应商场景下,供应商关注的是实时、透明、准确公平。这个场景从接单、咨询到做简单的报价,包括跟研发之间的拉通协同、对账库存的对接、模具等全面在线。今年我们将重点帮助供应商在品质、库存、物流上云,再深入拉动合作伙伴一起向数字化提升。”

通过智能寻源平台把产业链整合。这个平台上既有家电行业,也有比亚迪这样的汽车制造企业,陆续拉动合作伙伴一起将资源共享,全面在线的实时拉通,第一时间把质量标准统一,将质量检验结果上传进行线上管理,把闭环链变得简单。

“在供货风险控制层面,汽车产业对这方面尤为重视。美的从库存,经营等各角度采集网络大数据,甚至包括供应商提报的数据做了各种维度的指标,形成风险控制点模型。将数据与人的管理经验尽量多地固化在平台里,帮助企业做好供应商风控。目前平台积累了材料企业有4000家,非材企业5万家。”

同时,美的建立了很多算法和模型来支持业务做智能化的决策。比如通过系统自动化估价,经历5年的迭代,准确率接近99%。定价时会不断采集外部市场价格以及核价模板,提供准确的定价,通过独立的团队对核价管理。美的供应链平台经过10年的打磨,赋能汽车、电子、快消品、能源等各个行业。

后记

我们看到:美云智数通过美的在制造业取得的经验不断精炼并IT化,在不断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的精益管理取得的成功,使产业链的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充满了信心。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打开新数字时代的大门,让数字化从趋势成为常态,带动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强大,进一步迈向智能化。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