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 IT企业转型时是如何胜出的?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赵为民

2015-05-02 08:14:00

摘自:中关村在线

从高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IT产业正不断优化升级……2015年,中国的IT市场进入了颇具意义的一年,也许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年将是中国IT产业变革的一年。

IT企业面临转型难题

从高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IT产业正不断优化升级……2015年,中国的IT市场进入了颇具意义的一年,也许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年将是中国IT产业变革的一年。

对于中国IT厂商来说,经历了前期的发展,如今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成长了一批如华为、联想、小米、华三等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同时他们也将业务发展到国外,是中国第一批走向国外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走向全球的路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其更多的是凭借在单一领域取得成功,联想的PC,华为的通信,小米的手机,等等,这些厂商在这些意见发展到行业巨头的位置,但是如想再进一步,这些企业都面临着转型难点。

这些企业在走向全球的路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其更多的是凭借在单一领域取得成功,联想的PC,华为的通信,小米的手机,等等,这些厂商在这些意见发展到行业巨头的位置,但是如想再进一步,这些企业都面临着转型难点。

这些企业都面临着转型或者已经处在了转型的路上,那么如何转型呢?如何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呢?这都是当前国内IT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寻求转型,一般会从两方面入手,一个就是研发方面,厂商加大技术研发,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厂商则通过并购面对产业或市场的变化。那么这两种方式有何利弊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

企业在进行研发和系统性投资并购时,研发扮演的一般是领导者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则是在响应市场变化,或者说是在适应市场变化。例如华为这家公司,研发部门的核心开发和所有研究工作对企业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引导了企业行业的战略。联想则是够通过两次收购,则是相应了当时市场上读PC和服务器的需求变化。

企业需根据情况选择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先观察全球的IT发展趋势,将研究资源和研发预算投入到自己看好的一些趋势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够顾全所有的趋势,他们只能关注一些主要的趋势,但是仍有一些领域可能在发展中迸发出强大的潜能,这个时候如果再投入研发,在商用领域来说这个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技术驱动型企业通常是通过技术研发来尽可能降低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的不确定性。但在IT产业转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我们看到拥有知名企业研究院的微软、IBM依旧遭遇到很大的挑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SAP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注重制造业时,抓住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归根结底,驱动力还是来自于企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机会本身不会使你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你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并坚信自己的技术实力足以应对市场趋势。如果你不具备研发的技术实力,那么即使你能够发现宏观趋势,也无法有组织地应对这种趋势。这时,你就只能从市场上收购其他企业。所以,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培训,确保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时俱进。否则,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收购其他企业。

而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你必须支付非常高昂的收购成本。这些支出几乎无法给你带来任何收入,而如果利用这些资金收取利息,你多少还能获得一些收入。现在市场上有价值的资产都具有很高的估值,因此,你只能收购少数几个品牌,而不能仅仅通过收购来应对所有的产业趋势。至少,这种单一的响应式战略在我们所在的IT行业是行不通的,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所以,对于中国的IT企业用户来说,处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你需要谨慎选择,你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去选择是通过技术研发还是收购来进行布局。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