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IPv4与IPv6网络交互难度巨大

责任编辑:hli

作者:刘洪宇

2012-08-27 16:00:48

摘自:辽宁日报

今年6月起,Facebook等互联网服务商开始全面提供IPv6服务,这正式宣告全世界进入以IPv6为标志的下一代互联网。

  核心提示

今年6月起,Facebook等互联网服务商开始全面提供IPv6服务,这正式宣告全世界进入以IPv6为标志的下一代互联网。而此时,我国也正在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至2015年,我国互联网将整体跃入“IPv6”时代。在由IPv4向IPv6升级转换的进程中,是否要舍弃现在使用的IPv4网?我国互联网企业和用户面临着怎样的产业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产业升级的挑战?我们请专家来解读。

从IPv4升级到IPv6像飞机在空中换发动机

辽宁日报:下一代互联网以IPv6为基础,提供了巨量的地址,我国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CNGI)工程,建成了世界最大纯IPv6网,今年有许多商业网站参与了IPv6测试。这宣告互联网已经进入IPv6时代,是否说明IPv6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马严:通过十余

年的探索,建设IPv6网的技术和标准已趋于成熟,而IPv4地址目前已分配完毕。从IPv4网过渡到IPv6网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辽宁日报:我国已经全面部署新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路线图和规划至2013年底前是现网商用试点阶段。 2014至2015年为全面商用部署阶段。为什么要花3至4年的时间来推进新一代互联网,用IPv6网直接取代目前的IPv4不可以吗?

马严:以IPv6协议为基础的互联网和目前普遍使用的IPv4网最初设计时是不兼容的。所以,并不是把IPv4的地址简单升级就能变成IPv6网的,因为互联网的复杂性,其更替过程是复杂的迁移过程,不是简单切换,需要做大量的转换工作。这个过程中,IPv4地址构建的互联网将继续使用,二者将并行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辽宁日报:目前IPv6网流量少,那么IPv6网如何起步走近公众呢?

马严:IPv4网是目前普遍应用的网络,那么不管互联网如何升级换代,首先要维持IPv4网正常服务,不能影响上网,同时增加IPv6网的“内容容量”和应用能力,这样既不影响现实业务,同时逐步增加新的技术和功能进去,今后有更多用户群访问的时候,不仅可以支持IPv4,同时也可以支持IPv6,这首先要解决两网互通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谷歌公司副总裁文特·瑟夫曾将这一过程形容为“在飞行中为一架飞机更换新发动机”。

辽宁日报:互通的问题是否在技术上已经得到解决?

李星:目前的主要过渡技术有双栈、隧道、翻译等类型,一些已经成熟,一些正在研究。我们认为其中的翻译技术是非常可行的方案。既然IPv6地址空间很大,那么先选一个子集跟IPv4建立一个映射关系,实现互通,等这个IPv6的子集越来越大,把IPv4的地址空间包括了,再用不能和IPv4映射的其他的IPv6地址,实际上终端用户没觉得有什么变化。打个比方,就如同先在平房与新建大厦之间建一个通道,人可以自由通行。然后再把平房中的物品逐步放入新建大厦中,等到把平房中的物品全部放到了新建大厦中,这个过渡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物联网和家庭网络将成IPv6商用突破口

辽宁日报:互联网的基础构成是网站,那么在互联网转换过程中,网站需要做什么?

李星:一方面,大型网站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IP地址不够已成为现实问题,他们正在积极搭建IPv6的运营平台,支持各种业务的进驻;另一方面,由于网站规模大、业务庞杂,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没有先例可遵循,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大挑战。

辽宁日报:但这些必须做,是吗?

李星:是的,在这场变革中谁先行一步,谁主动,谁就占据制高点,就如同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互联网刚兴起时一样,那时网站间竞争的是文本、新闻、信息等,而新一代IPv6互联网为视频、网购、游戏、即时通信等全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可能,那么未来的网站要做大做强就要具备升级的意识,率先实现IPv6这个基础保障,提升竞争力,实现飞跃发展。

辽宁日报:您提到视频、网购、即时通信,包括物联网等,已不仅是互联网的应用,更是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的智能终端的服务,那么对于无线通信运营商来说,是否对IPv6网的转换和利用的紧迫性更加紧迫?运营商应该做什么?

李星:目前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已投入到IPv6的研究及试验中,都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中建成了自己的核心网,这是商用的基础;同时,运营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各种应用的管道提供者,上连设备制造商,下连广大终端用户,还是网络使用者和网站建设者,面对网络的更新换代,他们都在积极试验与推进,跟随政府的导向信号,但面对巨大的投入,他们采取了慎重和逐步分阶段演进的策略,积极寻找IPv6可能带来的新应用,因为只有应用才能赢得市场,并以市场推动发展。

辽宁日报:那么您认为能推动IPv6网发展的商业应用是什么?

马严:与家庭有关的物联(如车联网)、家庭网络、视频多媒体等应该有着广阔的需求,另外,社会管理、城市建设、应急服务、物流科研教育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和带来巨大市场发展空间的突破项目。

讲到商用,它涉及运营商、终端用户、应用系统、软件产业、芯片、网站、各种设备等各个环节,需要同步建设和改造迁移,需要产业链协同配合,工程浩大,还涉及相关利益的协调,必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一些企业对IPv6的认识不足,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互联网就是在需求驱动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的。

不是所有设备都要更新Win7就能支持IPv6

辽宁日报:对于集团用户及公众,需要为即将到来的下一代互联网特意做什么准备吗?比如买一些支持IPv6的产品?

马严:首先要对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就是开拓眼界、跟上时代步伐,在设备和系统需要升级改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购置支持IPv6的设备,不必特意去更换,只要几年一次的设备更新换代购买具备支持IPv6能力的设备,就可以实现从IPv4到IPv6的自然升级。以普通用户来说,目前大部分品牌电脑售出时预装了Windows7、Linux操作系统,但很多用户拿到电脑后把Windows7删掉,重新装回熟悉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软件,其实Windows7、苹果、Windows8等是支持IPv6的。

辽宁日报: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下一代互联网的推进涉及到的产业部门非常广泛,这是否也意味着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李星: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网络,网民、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均居全球第一,IPv6的应用,不仅是互联网本身升级,也是移动、物联、无线、多媒体的全面应用和各类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这将带来电子、通信、媒体、加工制造、软件等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机会。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就是要全面增强互联网产业对消费、投资、出口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辽宁日报:请您举个例子给我们说说。

李星:以设备来说,很多网络的硬件软件都得变,这就给厂商带来了机遇。比如作为网络核心之一的路由器,目前IPv4网的路由器技术一直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垄断,而支持纯IPv6网的路由器技术已经为我国所掌握,并在已建成的纯IPv6网CER-NET2上大规模使用,摆脱了依赖国外核心设备的被动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预计今后5年电信运营商购买支持IPv6路由器的投资将累计达到几百亿元人民币。

我国在IPv6上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技术上不落后,标准和设备产品上都取得了突破,商用与国际处于同一起跑线,应抓住机遇,国家应该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引导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刘洪宇

专家档案

马 严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信息网络中心主任。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中国ATM科学实验网工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多个国家工程的建设。目前从事基于TCP/IP网络的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移动IP技术、IPv6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李 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ERNET国家网络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统计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已发表论文200篇。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