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10月29日讯
导语:ICT服务,是面向ICT产业未来的重要商业机会。华为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共谋这个庞大的市场机遇。
2014年初,华为发布“大服务”理念。随后半年间,华为基于该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服务解决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丰富了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试图在服务领域给合作伙伴带来了更多市场机会。
近日,2014华为中国企业业务服务合作伙伴大会中,华为“大服务”战略正式发布。下面笔者将谈谈,华为“大服务”战略的发布,究竟给合作伙伴们带来了什么。
为何做大服务?
华为企业BG中国区交付与服务部部长孙茂录表示:基于中国的ICT投资的咨询报告,那么中国的ICT投资每年的增速是8.8%,到2019年达到6800亿元,而ICT的服务投资每年的投资达到15.1%,远远超过总体ICT投资,到2019年将达到2200亿元,大家知道信息化正在加速,如果说,我们把整个ICT的服务投资拆解开,我们会看到,ICT的实施服务,ICT的外包服务,还有ICT的咨询服务在整个投资当中达到77%,也就是,未来ICT的服务必将成为未来投资增长的引擎。
可见,商业机会,是华为发展大服务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孙茂录认为,ICT服务也将极大改善客户体验。
他表示,以联接为基础的ICT正在走向转型和融合,首先是网络,其核心是架构,其次是ICT系统,它必须是面向大众,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ICT架构。因此,华为认为在信息时代的ICT的融合和创新,必然带来新的服务商机,也必须适合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服务是ICT转型和融合的不可或缺的,是ICT转型和保障的基础。至于服务的使命是什么,华为认为,服务的使命既是帮助企业建立端对端的,面向企业的运维体系,也是确保客户体验的提升。
怎么做大服务?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马悦表示:服务是华为ICT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生命周期的“大服务”解决方案,涵盖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和提升等各个阶段,围绕“基础保障”、“业务使能”、“创新引领”和“人才联盟”四大价值共享主线,通过认证服务合作伙伴,授权服务伙伴,和联合解决方案,这三种模式携手合作伙伴,共建和谐健康的“大服务”生态体系。
具体说来,基于“大服务”战略,华为推出了一整套服务产品构架,帮助合作伙伴在“基础保障”、“业务使能”、“创新引领”和“人才联盟”四大领域与华为实现价值共享。
华为大服务产品构架体系
第一是“基础保障”领域。所有通过认证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参与到这个领域当中,包括集成实施服务,基础设施服务,还有网络服务等等。
第二个领域是“业务使能”。包括原厂的服务外包,包括华为和合作伙伴通过技术资源以及能力解决方案实现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基于此,合作伙伴可以获得更好、更强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并可以以一站式解决方案方式,实现对最终用户的服务。
第三个“创新引领”。这个领域更多面向战略合作层面。目前,华为公司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6个联合创新中心,目的就是为了理解客户,以及那些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帮助客户成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例如,华为与合作伙伴在苏州建立的联合创新中心。
第四个“人才联盟”。基于此,可以帮助更多产业链内人士通过华为认证,让他们成为品质合格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渠道来源包括:网络学院,还有经华为认证的授权培训中心,合作伙伴,以及行业客户。华为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这个公平的价值体系,能够基于此,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服务收入的增长。而且,随着合作紧密度和战略沟通度的加强,市场空间和收入会越来越大。
合作伙伴怎样看?
深圳市金华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华为事业部总经理赵建峰表示,2012年以后,金华威在服务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这三年多来,我们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服务能力的提升,三年前我们有30几位工程师,到现在有100多名工程师,过去工程师只有初级和高级,而且定义初级和高级的方式基本上靠拍脑袋,干得好就是高级,干得差就是低级,这导致内部工程师的管理产生很多的问题。2012年之后,华为开始完善服务政策,推出人才认证标准体系。截止到目前,金华威公司华为专家级HCIE工程师达到8人,中级HCNP达到40多人,初级HCNA达60多人次。从过去的初级、高级没有标准,到现在有了标准体系,使我们服务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第二,2013年开始,去年一年我们节约备件成本400多万。而且,华为这两三年以来,在服务方面给予来我们很多支持,赠送给我们培训、考试券,折合人民币将近20万,维保激励40余万。2013年,我们因服务带来的收益明显提高,工程服务及培训收入300余万,预计2014年服务收入会更可观。
第三方面,客户满意度也有非常大的提高。我们去年完成渠道合作伙伴培训超过300人次,帮助了超过40家合作伙伴通过华为CSP服务认证。从我们能力提升,服务的收益,满意度的提升看,我们这几年实实在在感受到华为服务政策变化带来的实惠。如孙总(孙茂录)所言,大服务时代到来了,我们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未来继续会与华为在服务领域会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
北京千禧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仇序表示,我们是从2012年开始跟华为合作以后,我觉得华为人拥有非常专业的一种精神,是在切切实实地帮助我们这些合作方。华为的培训体系、认证体系非常的规范。我们的团队都是来自各个国外公司,之间也有学习交流,公司也有学习型内部文化,但是没有像华为一样拥有具体的规范,该怎么样认证,该怎么样的考试,基本上还是按照经验操作。跟华为合作以后,我们很多工程师都转做华为服务,通过了考试也得到认证。因为公司内部有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采用了华为的机制后,我们甚至带动客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也是长期产生价值。今天听到马总(马悦)讲的“大服务”的概念,我们也是非常的兴奋。
千禧维讯是国内第一波卖服务的厂商。以前国内只有卖产品,没有卖服务。后来我们看到卖服务的比例开始提高。现在,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从单纯娱乐转向了生产力工具,这个变革意味着用户越来越需要获得专业的咨询和规划。因此,千禧维讯也是蓄积自己的能量,希望与华为在此均有作为。
深圳市星网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海新表示,我理解最深的是,在华为“大服务”的体系下严谨分级的合作伙伴认证体系。星网信通公司有三四十名工程师,在我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用户也会选择,看看有哪些合适的公司为其服务。当客户看到星网信通的资质等级后,他们就会很放心地来选择我们。在星网信通服务的产品从2013年通过服务CSP认证后,整体销售量从原来的400多万提升到现在的1000多万,非常感谢华为公司!
媒体观察:
在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当中,华为排名第285位。
向服务转型,是一项符合电信和ICT市场规律的发展策略。在电信市场,已经明显呈现电信服务相比电信设备业务的高增长趋势。在企业级市场,ICT服务增速也已经超过ICT投资增速。华为,既然立志于在电信市场之后,成为ICT产业的引领者。那么挖掘ICT服务潜力并为之培养健全生态体系是必然之路。在“大服务”产品构架中,笔者最为关心的是“创新引领”,甚至认为,这是华为成为ICT行业领导者的必备要素。
任正非曾提出华为的根本发展理念,“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因此,此“创新”并非索尼、北电曾做出的,超出市场需求的,叫好不卖座的产品创新,而是更深层次理解客户需求的服务解决方案创新。有意思的是,华为导师IBM曾通过收购普华永道实现了对行业市场的深入理解,并藉此实现实现了从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华为是否会做出类似举措,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