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无疑已经成长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移动通信市场,随着近日LTEFDD牌照的发放,中国全面进入4G商用时代,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将更加火热,竞争也随之越发激烈。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老牌劲旅,爱立信如何看待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机遇,将如何谋划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面对竞争压力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在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5)上,爱立信东北亚区总裁杨席凯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据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建成4G基站73.3万个,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3G、4G移动宽带用户超过5.8亿户,而且计划在2015年新建超过60万个4G基站,预计新增4G用户将超过2亿户。杨席凯表示,东北亚区的所有市场都已进入了LTE时代,中国市场近年来发展特别迅速,最先进的技术都在这里率先部署,在全球只有美国市场能够与之媲美。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球的4G用户数将超过8亿,而其中的3.5亿来自中国。
杨席凯介绍说,爱立信自1892年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23年的历史,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爱立信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对于爱立信而言至关重要。为此,爱立信的管理层从CEO到董事会对于中国市场都高度重视,在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了中国市场优先权,2015年爱立信将在北京新落成一个研发中心。同时,爱立信致力于将日本、韩国等领先市场的经验和资源与中国市场共享,例如对于即将在中国部署的VoLTE,爱立信就将把在这些市场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带到中国,推动VoLTE在中国更好地发展。此外,爱立信也十分重视中国的优秀人才,希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升爱立信的综合实力。
在谈到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时,杨席凯表示,对未来份额的增长充满信心。在4G领域,爱立信更侧重于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区域。中国市场非常巨大,一些省甚至相当于一些国家的整个市场的规模。他认为简单地按照基站数量来计算市场价值不太准确。因为在一些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和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区域,4G网络所创造的价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爱立信在人口密度大的市场,例如在广州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着4G商用的逐渐深入,这些高价值区域的基站密度还将继续增大,网络优化的工作也将随之开展,因此他相信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加。
他指出,中国市场正面临着重大变革,OSS和BSS、云和IP、大数据、电视和媒体等新兴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能。爱立信已经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布局,在MWC2015上,已经展示了为这些领域量身打造的成熟产品、方案及服务。
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些新的市场机会,爱立信在中国与产业链各方积极地开展合作。杨席凯介绍说,例如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谅解备忘录,联合开展5G技术研究与开发;与中国移动合作展示了业界首个TD-LTE三载波聚合;与中国电信合作,运用WiFiCalling技术打通了中国首个WiFi电话;与中国联通合作在商用设备上展示TD-LTE与LTE FDD载波聚合等。
对于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杨席凯认为,爱立信已经习惯了竞争,而且中国市场足够庞大,能够支持多家厂商在该市场取得成功。他还指出,爱立信与竞争对手的战略不尽相同,例如华为将终端和企业网作为其拓展市场的重点,而爱立信则将电视和媒体等作为新的突破口。对于一些厂商采取的低价策略,他表示并不担心,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技术不断地升级演进,而爱立信的优势就是技术领先性,持续关注下一代技术,每年投入50亿美元用于研发,使其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他相信在未来的5G时代,爱立信仍然能够成为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