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并购华三控股权幕后:注定只是一场生意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岳明

2015-04-02 09:55:22

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华三的江湖地位摆在这,依然是国内最大的企业级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手中握有大量的优质客户。实事求是的讲,中国电子和华三的耦合度是比较高的,甚至中国电子旗下还有家企业叫盛科网络,主打产品就是网络交换机的芯片。

昨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百无禁忌,也就有感而发,写下了下面的这段文字。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惠普出售华三51%股权的动作有了结果,接盘者是清华紫光,这意味着交易成行后,华三控制权将转移到国产厂商手中,而这也将是命途坎坷的H3C又一次变更东家。

或许天意如此,至于是换三次(H3C),还是换四次(H4C)貌似都已经无关紧要了,反正都已经差不多习惯了,但这次更换控股股东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为了让这场夹带了不少私活的并购顺利成行,惠普对华三管理层做了很大调整,人来人往之间,筹光交错之间,义愤填膺之间,登高呐喊之间,华三还是那个华三吗?

为什么要卖

至于惠普为什么要卖,这方面的分析和报道已经很多了,主要原因总结下来,无外乎几点。

首先,惠普有点缺钱。

在惠特曼执掌惠普之后,除了来回折腾和大幅裁员之外,惠普并没有找到脱困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惠普之道”已经完全不见踪影。

惠特曼要进一步的整合惠普,包括裁员优化也好,并购新的企业也好,都需要资金支持,出售华三的部分股权,可以换来大量的现金。当年的收购,只花了27亿美元,怎么算都是个赚钱的生意。

其次,惠普要在示好中国的同时,还有些劣质资产需要处理。

由于受到斯诺登事件的影响,国外的IT巨头在国内的日子并不好过。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中国本土市场,真正的和中国市场血脉相依,不同的厂商思路不同。但找一家国资背景的企业进行合作是个比较通行的办法,比如英特尔就出资15亿美元入股了紫光,间接进入了澎湃增长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

得益于现网(特别是政府的12金工程)中庞大的产品存量,华三是必须要实现国有化的;对于惠普而言,出售华三部分股权,既能示好中国政府,还能顺带着夹些私活,把半死不活的x86服务器产品一道甩手。

再次,华三有点没落。虽然我个人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的确是个事实。

遥想当年,08/09年的华三达到了颠覆,在企业网市场上直逼思科;在存储/视频监控/安全等细分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如果没有当时的那场并购,华三说不准在这些领域都走到了行业前列。

但并入惠普体系之后,华三的这些细分领域都陆续被剥离,仅保留了核心的网络产品。这些动作带来了很坏的结果,华三整体收入开始下降,好几年都没有缓过神来;高管团队(张鹏国、李治、王兵、王巍)陆续有人出走,而且都是带着团队,而这些人正是华三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在郑树生离职之后,华三的研发和市场两大体系开始出现了部分脱节,特别是在研发路标和市场需求的耦合上,这都给后来的变化埋下了引线。

这些可以看做是内因,外部因素在华三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那就是斯诺登事件所引发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大考。在这场运动中,华三的身份非常尴尬:它的主要用户群体都在国内,而且政府/金融/高校/电信等群体占了很大比重,而这个客户群对于安全事件非常敏感。从目前的一些数据来看,华三虽然保持着国内企业网市场头名的位置,但却开始面临华为、锐捷等企业的强力挑战。

为什么要买

对于华三控股权的出售,国内有很多企业都很感兴趣,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首先,华三的江湖地位摆在这,依然是国内最大的企业级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手中握有大量的优质客户。

其次,华三的营收状况摆在这,按照现在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如果按照国内同行锐捷的市盈率。华三回归之后,如果能够登陆资本市场,就会造就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对于买家而言,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第三,解决华三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而解决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作为国内最大的企业级网络设备厂商,华三的国有化是不可回避的,这牵扯到国家安全。但有能力吃下华三的,也只有不差钱的央企和华为了。

在华三的这场并购拉锯战中,曾经出现过几个买家的名字,比如中国电子、紫光和中国华信等实业公司,也有一些诸如工行投资等金融机构。不同的买家有着不同的打算,我就在此稍微做些分析。

最先传出绯闻的是中国电子,这是一家标准的央企。在董事长芮晓武的带领下,中国电子焕发出了新时代的第二春,初步确立了新型显示、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务三大战略板块。

实事求是的讲,中国电子和华三的耦合度是比较高的,甚至中国电子旗下还有家企业叫盛科网络,主打产品就是网络交换机的芯片。但不好的是,如果在中国电子旗下,华三团队能保持多大的自主权是个疑问。

其次是中国华信,可能很多读者对它不是很了解,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国华信的雄心。不知道华信,但你肯定上海贝尔、长飞光纤等企业。不错,中国华信就是这些企业的中方股东,它也在朝着百亿的目标迈进。

更重要的是,华信在去年下半年收购了阿朗企业网业务,正式进入了企业级网络市场,这和华三的定位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由华信来收购,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阿朗企业网在海外的渠道还不错。但华信整体规模还是偏小,特别是与中国电子比起来,能否吞下华三是个很大的挑战。

最不靠谱的就是紫光,但偏偏就是这家不挨边的企业,最终可能将华三收归囊中。

在我看来,包括惠普、紫光、华三三家能够最终走到一起,都有着自己的算盘。惠普希望尽快出手,老是这么吊着,只能引发华三新一轮的动荡和下滑,最终影响售价;紫光希望尽快接盘,赵伟国最擅长的就是资本运作,华三如果能够登陆A股,又将是大赚一笔;华三希望的是保持独立运作,同时能够给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团队有个长期激励。相互妥协一下,最终的交易也就达成了。

正如紫光集团总裁赵伟国而言,只有芯片是主业,其余的都是生意,而这个生意就当然包括华三在内。既然是场生意,还那么在意华三的实际运营管理干嘛?华三就继续在新任CEO曹向英带领下继续前行吧!

在这场博弈中,谁都是胜利者!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