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谈百年老店如何面对大浪淘沙:改革、转型、创新是永恒关健词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李明

2015-10-16 20:51:59

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电信设备市场格局已经今非昔比,产业洗牌几乎成为所有玩家们都逃脱不了的宿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电信设备市场格局已经今非昔比,产业洗牌几乎成为所有玩家们都逃脱不了的宿命。在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老牌巨头轰然倒下的同时,又不断有新的巨头诞生崛起,电信设备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似的变革。

那么,在竞争日益惨烈、瞬息万变、时不我待的电信设备市场,如何才能永立潮头?作为电信设备市场的百年老店,爱立信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爱立信中国总裁赵钧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爱立信近140年的企业成长历史中,爱立信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于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潮头,改革、转型、创新,是三个永不磨灭的关健词。

改革:果断做减法

纵观如今的电信设备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风光无限好。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部分运营商电信设备投资放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现在的电信设备市场已经告别了十几年前那种垄断高利润的时代。当前,电信设备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利润逐渐摊薄、进入了同质微利时代,部分设备商的营收和净利润开始出现增长缓慢甚至大幅下滑的情况。面对重重挑战,改革与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提及企业的改革与转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维度: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营业务单元、拓展新业务市场。赵钧陶将其比喻为做“加减法”,而爱立信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移动通信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关键就在于持续地改革、转型、创新,不断淘汰、更新、拓展产品,即在业务方面持续做加减法。

事实上,回顾近几年爱立信的改革与转型之路,在奔向新的业务蓝海之前,爱立信首先在剥离非核心业务方面做了几次大动作的“减法”。其中,忍痛砍掉手机业务是爱立信做减法的一个典型题目,爱立信先是选择将手机业务剥离出来与索尼成立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后来又将其在该合资公司的股权全部出售给索尼公司,以此宣布彻底告别了征战多年的手机市场。

现在回头来看,虽然当年爱立信的手机业务也曾经辉煌过,但是手机业务并不适合其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面向消费者的手机业务与面向运营商的业务有着巨大差别,要同时兼顾两个市场势必会压力山大;而当前,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很多厂家都在亏损,最终能活下来并实现收入和利润都健康快速增长的厂商寥寥无几,因此当年爱立信趁早退出手机市场也有其道理。

从手机领域全身而退之后,爱立信与移动通信终端交集最多的就是芯片业务。2013年8月,爱立信与意法半导体的芯片合资企业解体后,接收了LTE超薄芯片业务。就在业界对其重新发力芯片市场高度关注之时,2014年9月,爱立信突然宣布将停止未来芯片的开发工作,将芯片业务部的部分资源转至无线网研发,以期更好地把握无线网络领域的发展机遇。鉴于当前芯片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超薄芯片可预期市场日益萎缩,以及由于面临竞争激烈、价格侵蚀以及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等挑战,一些老牌芯片厂商已经相继退出市场,因此爱立信当年选择及早抽身亦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转型:面向网络社会 审时度势做加法

几次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和做业务减法之后,使爱立信在转型道路上终于可以轻装上阵。而当这家电信设备市场的百年老店站在转型的岔路口上时,如何选择转型的方向?哪些业务将成为其做加法的选项?这些问题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出的决定。

因此,爱立信对于未来ICT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洞察,并且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网络社会”的愿景。爱立信认为,到2020年全球互连终端设备将产生近500亿连接,称为网络社会。由此,爱立信也启动了面向网络社会的战略转型。

而在正式启动战略转型之后,网络业务、全球服务业务、支撑解决方案业务这“三架马车”齐头并进的业务单元结构依然是爱立信稳定增长的可靠保证,目前爱立信在移动宽带网络、全球服务业务、支撑解决方案业务(OSS/BSS)领域都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据爱立信介绍,作为全球LTE技术与市场的领导者,爱立信LTE系统处理了全球50%LTE智能手机业务话务量;在全球GDP前100名城市中市场份额第一;被全球最大的10家LTE运营商选作设备供应商;同时,爱立信也在不遗余力地助力中国4G发展。

不过,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爱立信是一家通信网络硬件设备供应商。“而近年来,爱立信正逐渐向服务型公司过渡,在生产硬件设备的同时涉足专业服务领域。”据赵钧陶介绍,目前爱立信已经在罗马尼亚、印度、中国、墨西哥建立了全球四大服务中心,向超过10亿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专业服务在爱立信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50%,爱立信正在转型成为依靠软件及服务驱动的公司。

支撑解决方案方面,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能力以及智能手机等终端功能的不断增强,消费者需求日益提高并且产生了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只有对通信网络和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管理,运营商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业务增量且增收,其中支撑系统是一大关键。为此,近年来,爱立信通过一系列收购,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支撑解决方案领域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爱立信面向网络社会的转型战略中,爱立信认为,移动性、宽带和云将成为加速网络社会到来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此洞察,爱立信除了专注于其传统的三大主营业务单元盈利能力的提高以外,也在开拓新的业务市场蓝海,包括新增的电视与媒体业务、IP和云的持续投资、以及行业与社会等最新聚焦的目标领域。随着爱立信在目标领域快速发展、保持强劲增长,爱立信也进一步加快了其成为真正ICT企业的转型之路。

创新:5G与跨行业应用

由此可见,在大浪淘沙似的市场竞争和转型过程中,选择好转型的方向关乎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而在赵钧陶看来,目前来看,爱立信所选择的战略转型方向还是比较正确的,而且我们仍然站在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沿,创新是我们向前继续发展的永恒主旋律。

随着5G研发大幕的拉开,围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也开始提速。赵钧陶认为,未来5G将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原来不具备的那些移动通信能力在第五代移动通信中将会得以提供,5G可以解决很多行业的很多具体问题,这样会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有一个新的技术驱动力。作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与市场的领导者,爱立信很早就投入到5G研发中,未来在推动5G的标准化及未来商用的进程中,爱立信也会持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目前,爱立信正与全球不同的5G研发组织、运营商、学术界以及众多合作伙伴开展5G相关研发合作。例如,爱立信继续担任新一期METIS-II欧盟项目协调人,领导欧盟5G标准化项目;同时推动5G大合作,爱立信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谅解备忘录,联合开展5G的研究与开发;在201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继爱立信5G无线测试床实现业内最高5Gbps吞吐量之后,爱立信重点展示了5G无线测试床迎来的两个全新技术里程碑:5G-LTE双连接和5G多点连接。

5G被寄予了更多期待,未来将更有针对性的洞察一些行业发展或社会发展中的用户痛点,通过未来5G的技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而在未来的5G时代,跨行业应用将成为5G时代的巨大创新,这也是爱立信关注的重点。”赵钧陶指出,5G时代关键的应用场景可能不再是人和人的通信,而是基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信的物联网的跨行业应用。

例如,随着5G网络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跨行业应用的普及,在3G甚至4G时代尚未完全成熟的车联网,将在5G时代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未来的5G智能交通系统,将有望通过分析人与车的数据,并整合公共交通路线、道路等基础设施信息,使巴士司机在网络辅助下根据交通管理系统实时提供的最优方案进行驾驶,从而提升公交运营和城市交通效率,减少能耗、损耗及成本;还有望实现支持远程控制车辆、半自动驾驶,例如自动停车、全自动驾驶等功能,探索在人车互联、车车互联、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的基础上,实现未来更加安全、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智能交通体系。

除了车辆网,在医疗、教育、矿业、制造等更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渗透融合,产生了更多新型的跨行业应用,这也契合了当前我国“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等战略。赵钧陶表示,5G时代的跨行业应用是爱立信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重大机遇。目前,爱立信已经与合作伙伴一起做了一些跨行业应用的尝试。例如: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爱立信展示了智能挖掘机应用,以及联合沃尔沃展示车联云技术平台应用。此外,包括虚拟现实、电子商务、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等也是爱立信在跨行业应用方面关注的重点。未来,产业链各方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促进跨行业之间的协作,将成为今后推动跨行业应用发展的关键。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