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lex奠基中国市场 谋求软件定义融合突破

责任编辑:sjia

2012-11-07 11:31:16

摘自:ZDNet

融合网络解决方案厂商Emulex自五年前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发展的脚步一直谨慎而稳定。

融合网络解决方案厂商Emulex自五年前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发展的脚步一直谨慎而稳定。年初的一次采访透露了Emulex在数据中心变革之下的转型战略,数月之后的今天,Emulex已经正式宣布在中国成立全资子公司以及北京新公司,标志着在耕耘了五年之后,它将把本地运营带入全新的阶段。Emul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eff Benck、亚太区销售副总裁严庆接受媒体采访时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Benck表示:“这是我们在中国进行的一项重大投资。”

对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全资子公司时,他解释说,“中国对Emulex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中国市场即使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时候其增长速度仍然超过其他市场;其次,中国的服务器和存储等OEM厂商业务不断扩展,这给了Emulex进一步增长的好机会;第三,中国是Emulex的一个重要的制造基地;第四,中国新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快速增加,这是网络解决方案的一个新机遇。”

“现在已经有本地客户向我们提出共同研发的想法,未来两三年很有可能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的实验室。在2012年我们将北京办事处升级成为全资子公司,是因为我们在中国的客户中不仅有跨国公司,而且有很多快速增长的中国本地公司。”

Emulex坐实中国市场 前瞻软件定义融合

2012年6月截止的2012财年亚太地区收入增长情况。据Benck介绍,亚太地区已经成为Emulex全球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5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6%,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万兆以太网产品

Emulex同时也在中国培育其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位于珠海的“伟创立科技有限公司”,Emulex主板产品2/3由该公司制造,在泰国洪水中断Emulex泰国生产线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援助作用,使得产品能够如期推向市场。“我们希望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技术获取渠道,从技术、销售和市场层面上加入更多本地元素。”

Emulex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本地的OEM厂商业务,包括联想、华为、神州数码、曙光、浪潮、中兴等。对于未来在中国地区的规划,他表示“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意味着将继续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在上海和深圳的分公司将提供相应的支持性资源,壮大工程师和市场营销团队。”

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市场,Benck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必须要相应调整我们的市场战略,Emulex有一个杠杆化的模式,本质上是一家OEM厂商,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具备大规模团队,我们会把产品销售和大型公司和客户借由他们的帮助让我们的产品接触到最终用户。”

市场的扩张,需要对所处领域的前瞻和把握。Benck认为,Emulex在10GbE市场的优势首先来自于主要OEM厂商依赖于Emulex产品提供的虚拟化技术,例如提供给惠普的Virtual Connect和IBM的Virtual Fabric。其次存储方面,同时支持以太网光纤通道以及iSCSI。第三是高性能的网络堆栈,例如与Myricom合作所关注的新内容和性能,推出的优化解决方案。

光纤通道业务仍然占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是Emulex的核心优势所在。“光纤通道市场本身正在经历从8Gb向16Gb的的转型,英特尔推出新的Romley平台,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对现有投资的更多保护,这就促使我们进一步推出16Gb光纤通道产品。在多架构(Multi-Fabric)方面,现在消费者通过单一芯片就可以在存储阵列上选择使用光纤通道还是FCoE,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选择上的灵活性。”

Emulex坐实中国市场 前瞻软件定义融合

市场中的重要机遇,光纤通道和FCoE都有稳定的增长,以太网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保持了3-4年的高速增长。在高性能计算领域,Emumlex和Myricom推出针对于高性能的网络解决方案、HP高频率交易以及IPTV的新RADIO/PON解决方案等。Emulex总部位于美国南加州,目前员工规模达到一千人,2012财年(止于2012年6月)的收入为5亿多美元,其中APEC亚太地区的收入将近3亿美元

谈到Emulex未来的战略方向以及对市场的预见时,Benck认为,目前全球数据中心涌现的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存储、计算、网络。首先,计算的侧重点在于云,很多客户希望搭建自己的私有云或者利用现成的公共云。其次,存储方面不仅是16G光纤通道,固态盘以及闪存正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而在网络方面,除了万兆以太网之外,一些用户甚至在追求40G或者100G以太网产品。同时,通过万兆以太网对例如LAN和SAN等各种网络的整合,高性能计算也开始转移到以太网上。

在他看来,网络领域的下一个必争之地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软件定义服务,借此概念对运行在交换机或适配器上的软件进行定义;混合云,很多企业希望在建立私有云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应用公共云;40G和100G以太网,高性能网络的存在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发展;RoCE与InfiniBand,很多客户对使用InfiniBand仍抱有不确定性,他们可能寻求RoCE将原来在InfiniBand的工作流转移到以太网上。

Benck强调说,“软件定义融合”是Emulex在网络方面的战略路线,也就是通过单一的网卡或者单一适配器使用不同的网络协议,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工作流,从而用于存储、高性能计算等其他不同的方面,让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和公司内部的IT架构更加简化。

对于所谓的“融合”他解释说,如今有三种离散性的网络,高性能计算使用InfiniBand,LAN使用以太网,SAN使用光纤通道,无论是时间、技术、成本、管理还是架构都是彼此独立并且成倍的。融合性网络架构的出现地颠覆了万兆级以太网市场,LAN和SAN整合的方式使得原来光纤通道的工作流转移到以太网上。

Emulex坐实中国市场 前瞻软件定义融合

而软件定义融合让InfiniBand工作流进一步进入以太网中,基于融合性以太网的RDMA也会因为40G以太网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得到推动。“软件定义融合战略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不亚于融合性网络,我们认为这是融合性的第二阶段,称之为融合性2.0”。

“之前我们推出基于以太网的存储型阵列时,对万兆级以太网市场造成颠覆性影响并战胜了英特尔和博通,目前我们推出的RoCE产品针对40G市场,也将对使用InfiniBand的传统用户带来同样颠覆性的影响,尽管仍然有需要高性能计算的用户会继续使用InfiniBand。”

“我们的战略不是与Mellanox等厂商竞争,而是希望把目前应用在InfiniBand上的工作负荷流通过RDMA的形式转移到以太网中,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优势和重点所在…Mellanox的以太网产品份额很小,而QLogic在推动针对InfiniBand的FDR和EDR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他们在适应40G以太网上的步伐要更慢些。”

虽然“软件定义融合”的相关产品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但Benck透露,Emulex正在大力推动基于融合性以太网的RDMA,预计将广泛应用于万兆级以太网市场。

总的来说,Emulex继续巩固10G以太网和16G光纤通道这两大优势市场,同时不断壮大垂直行业市场,推出针对不同行业的优化的软件型解决方案,抢占40G和100G以太网市场的先机,辅以软件定义融合的战略,不仅在数据中心领域,在云和高性能计算领域越走越远。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