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数据中心运营者们已经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数据中心设施,表明设备在高温下仍能高效地运转,并能消耗更少的能量。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数据中心运营者们在高于全球同行的温度下运行他们的设施,并确信这样不会影响设备的性能。
据能源管理供应商Enlogic Systems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中华区超过85%的数据中心管理员在25摄氏度(77华氏度)或者更高的温度下健康地运行着他们的设备。这与“低温能使系统冷却并更高效地运行,减少故障停机的风险”的普遍观点相悖。
这项调查选取了7月于香港和9月于上海举行的DatacenterDynamics会议的参与者,共计70名受访者。
来自香港的60%受访者认为在25摄氏度下运行数据中心是安全的,而上海51%的受访者认为30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安全的。相比之下,2013年正常运行时间研究所的数据中心行业调查显示,全球只有7%的管理员在23.8摄氏度或更高的温度下操作他们的数据中心。2011年的调查显示,15%的数据中心在低于18.3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而201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6%。
据Enlogic的调查结果表明,如今更多的管理员们意识到数据中心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高效运行。它指出,ASHRAE TC9.9全球标准给出 数据中心操作环境为:温度“允许范围”是15至32摄氏度,而温度的“推荐范围”为18至27摄氏度。
Enlogic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营销官Mike Jansma,在周三的调查结果发布会上表示:“大中华地区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很有可能已经率先探索出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的方式,他们意识到数据中心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高效地运行。”
Jansma说,“亚洲的数据中心行业正蓬勃发展,特别是大中华区,而且电力消费将是巨大的,因此能源使用方面的每一点节约都很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大多数数据中心相对较新,由此有机会利用先进的工具来更明智地衡量能源和电力的使用。
据451研究机构发现,在数据中心15年的经营成本中,能源成本占整个基础设施成本的30%左右。
IT供应商一直在寻找方法开发设备,来使得数据中心设施能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例如,英特尔引进韩国移动运营商KT的技术来试验数据中心在高于38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温度每升高一度预计有助于减少7%的能源成本。如果能达到38摄氏度的目标的话,每年将能节省750万美元的能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