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 9月11日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云就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系统架构技术把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能力。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资源整合、灵活交付业务的特点。超大规模指的是参与的机器的数量、用户的数量和并发任务的数量;资源整合是指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资源能集合起来做一件事情;灵活的交付是指大规模的服务器资源能进行灵活的调配,将应用需求分解成若干个虚拟的资源池,快速地支持大量的并发请求或作业。数据中心就是云计算落地的最好土壤,以前的计算技术主要考虑的是单机环境,而云计算主要考虑的是数据中心环境。
所以云计算离不开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也需要云计算。这样,“云数据中心”的概念就出现了,依托于“云数据中心”技术,出现了各种“政务云”、“企业云”、“私有云”等等,几乎一夜之间,大家都将自己的数据中心贴上了“云”的标签,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高大上”,才是符合技术发展的潮流,否则就落后了,但是真正知道“云”含义的寥寥无几,都说自己的数据中心是“云数据中心”,在服务器上启动个虚拟化程序就说自己的数据处理环境是“云”,这样的说话真会让人贻笑大方了。很多人都希望拥有苹果手机,认为使用苹果手机,那才是有档次,属于“高大上”,实际上其用苹果手机,更为关注的是别人的眼光,更希望是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满足自己的优越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的东西,只有虚荣。而且当他拿起苹果手机接通电话的那一刻,若冒出几句蹩脚的方言之后,一切“高大上”的印象一扫而光,露出了实质。所以不要随便给自己的数据中心扣“云”的帽子,带着给别人看,表现上看着挺漂亮,实际上戴在自己头上,只有自己知道舒服不舒服。
难道将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云数据中心不重要?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非常重要。云和数据中心可以说谁也离不开谁,只有两者共同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根据云计算的特点,再结合数据中心的情况,可以称得上“云数据中心”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应用普遍采用分布式的计算方法,一项业务要由多台处于异地的服务器设备协同完成,而不是由一台处理能力强大的单独设备完成。这样部署业务时不用考虑设备的性能,只需要从总体上关注这些服务器能提供的整体计算能力,这样忽略了单体的差异,不需要每个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都很强,能力强的设备就多处理些,能力弱的设备就少处理,大家都是为同一个业务同时工作。
二是所有设备都采用虚拟化技术,方便进行管理,比如将十台网络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就可以同时对十台设备进行管理,减少了设备之间的切换,维护简单方便。
第三是数据中心处处都体现着自动化,设备配置自动化,数据中心可以无人职守自动运行,自动监控。当出现故障需要检查排除时,通过监控系统提供的各种告警信息就可以迅速查找到故障原因,甚至系统可以自动进行修复。
这三个特点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数据中心要都做到,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甚至目前连成熟的技术都没有,而只存在于理论研究阶段。真正可以称之为“云数据中心”的也仅仅是在某一个方面技术是比较先进的而已,对于“云数据中心”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专家来解决。
并不是数据中心都要建设成为“云数据中心”,这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需要,如果数据中心目前的运营基本可以满足业务需要,就不要再耗资去建设“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的优势只有在大型甚至超大型数据中心中才能体现出来,在一些中小型的数据中心里,引入“云”可能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可能还会是画蛇添足。
不管有没有引入云计算技术,对自己业务发展有利就是最好的,不能看到别的数据中心高喊建设“云数据中心”的口号,羡慕之极,自己也跟风建设,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的确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力。引入高新技术的确会提升生产力,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但是要想到引入后可能遇到的消化不良,综合下来不见得利大于弊,要部署最适合自己的技术,管它是不是云计算技术呢,现在只要新计算都称自己是云技术,都往云计算上靠,这样的技术发展氛围是不好的,这也让数据中心感到迷惑不已,脚长在自己的身上,终究还得靠自己去辨别。抛开这些技术表面的东西,看清这些技术的本质,然后再决定是否引入,千万不要让表面的“云”技术所迷惑。
云计算进入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几年前大家纷纷开始说自己的数据中心是“云数据中心”,还对其缺乏了解,但经过这几年技术的更新与普及,很多人对“云数据中心”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已经逐渐开始不再关注“云数据中心”的概念,而是聚焦数据中心的业务上,只有部署有利于数据中心业务开展的技术就是好技术。
一个数据中心真的要想要成为这个行业里的“高大上”,只加点“云”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需要的是对外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绿色能耗水平,管理水平等硬性指标。“云”正像其原本的含义一样,飘渺而不可琢磨,随便地给自己的数据中心扣上“云”的帽子,会让外界的人们更看不懂,如云山雾罩,应该更多地宣传数据中心向外提供的业务处理能力、PUE等硬性指标,让“云数据中心”不再神秘,让更多的数据中心聚焦于自身建设上,而不再关注自己的数据中心有没有“云”,只有这样的数据中心才能真正成为“高大上”。